137、韦陀寺(1/2)
由于一路避风、救人,速度放慢了许多,又向西飞了六天。她们终于看见天边出现了一座高耸挺拔的山峰。
若在中土,这高达数千丈的山峰,顶上必定云雾缭绕,直入云霄。
而在这沙漠中,不起风的日子,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似一块最好的衬布,将雪白的山峰衬托得如一位静立不语的仙女,那样的神秘、出尘、娴静……
最高的峰顶,犹如带着白纱的头颈。两边延伸的山脊犹如垂落的肩膀,却又绵延了两条弧线,在胸前耸起两个小高峰。整体看来,就象一位合掌竖立,在虔诚祈祷的圣女。
山脚下的韦陀寺,从空中看过去,就象一朵盛开的雪莲花。在一片金黄的沙漠,华贵、庄严的颜色中,由无数洁白的塔林组成的韦陀寺,显得那样的圣洁,宏伟。
这里的一切颜色,都是那样地纯净,远离人间的喧嚣,沉寂在这漫漫黄沙中。令人不由自主地从心中生出一股虔诚的向往。
纯洁的美,会令人忘记呼吸。
班若让青鸾化作了人形,两人似蝴蝶般翩翩而下,沿着韦陀寺外围飞了一圈。发现整片建筑群都建在一块巨大的基座上,如金字塔般,下方上尖,层层叠叠。
而且只有一条通道,如佛祖头上的螺髻,盘旋而上。
她们来到基座底下通道口,仰头而观,基座的厚度仿若中土王城的城墙,高达数十丈。基座上雕刻着一圈佛像,神态各异。班若看过舍予留下的佛经,明白那佛像手心朝下放在膝上。意为“接地”;佛像手心朝上放在膝上,意为“接天”;佛像手心朝上两掌重叠,意为“修行”;佛像手心向外推出。意为“拒绝”。
人站在基座底,穷目眺望,也看不见最高处的塔尖。只能看见基座上一圈外围的佛塔仿若雪莲花瓣,环形毗连。令人顿生渺小之感,忍不住就想要向这神迹虔诚膜拜。
她们刚踏上基座中唯一的通道阶梯,从阶梯上急步走来一位僧人。竟是鸿光大师!
“阿弥陀佛,主持命贫僧特来迎接班施主。”鸿光大师向班若竖起单掌,行了个佛礼。
“什么?主持怎么知道我们来了?难道他真的能未卜先知?!”班若和青鸾二人惊奇不已。居然真的比那衍机老人还要厉害!
“两位施主请,容我来介绍一下我韦陀寺布局。”鸿光大师领着二人通过阶梯,走上基座,来到一个大平台。一边走,一边向她们介绍:“韦陀寺建造方式是拟天庭佛座浮屠样式所建。共分十层,一层基座、五层方形平台、三层圆形平台和主塔,分别代表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基座代表“欲界”,即充满各种*的现实世界,也称为“下界”;方形平台代表“色界”,即追求感官享受的世界;圆形平台代表“无色界”,即摆脱了形体。追求精神愉悦的世界;这三者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三界”。顶层圆塔代表消灭了一切*的极乐世界。所以由下到上的登塔过程就象征着一步步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最终脱离三界轮回。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平台上宽如王城街道,足以容得下六匹马车同时通过。隔一段距离就建有一座佛塔。塔内的佛像真人般大小,多取坐姿,庄严慈悲,掐着各式手印,似在暗示各种偈语。
佛塔底下,有很多普通人在交谈,或摆摊,热闹得仿若中土繁华街市。摊上的东西千奇百怪,大部分班若都不认识。
他们三人从中而过,所有人都抬起头,用充满着惊羡和崇敬的眼神看着他们。
五层方形平台上都是自由贸易地区,从人们的服装和口音上也可看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
从第二层平台开始,佛塔的对面,开始出现很多弧形门洞。等于是在上层的平台基座上挖出了空间。鸿光大师说那是供四方苦行僧住宿的。
第三层至第五层的门洞内则住着韦陀寺本寺的僧人。他们在这里面休息、打坐、念经、抄经书。
走完五层方形平台,来到顶上的圆形平台。平台上的塔也小了很多。里面也看不见有佛像。鸿光大师说这三层平台上都是舍利塔,专门供奉历代高僧的舍利子。
平台的路面窄了许多,也再没有普通人交易、闲谈。偶尔见到的人,也都是剃着光头,穿着红色僧衣的僧侣。
“舍予他住在哪里?”班若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舍予是活佛,自然是住在最高处的圆形塔里。不过……我先带你去见住持,舍予他在闭关,不能见任何人。”鸿光大师唤过一位普通僧人,指着青鸾交待他:“你领这位姑娘去歇息。”
然后他转身对班若解释道:“主持在顶层圆塔内,但这位青衣姑娘不能进入,上面有专对妖邪的禁制。”
“那就只好委屈姐姐了,我一会儿来找你。”班若对青鸾道。
青鸾微笑着点点头,她身为妖类,进入这佛门圣地,本身就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若不是有鸿光大师引领,她根本就不敢踏上无色界。
顶层圆塔外仍有平台,宽阔平坦,空无一物。地砖呈放射状向外排开,人立于其上,精神会不由自主地集中于中心建筑上——圆塔通体白色,外面有一圈门廊柱,柱上浮雕着立姿的佛像。正对着上平台的方位有一扇洞开的大门。门宽数丈,仿佛有阵阵梵唱声从中传出,召唤着班若的脚步,情不自禁地向里挪去。
塔内是宽阔的殿堂,呈圆形,比班若见过的任何佛殿都要大,足以容纳上千人在这里颂经。殿内立柱、门窗、横檩、围栏上处处雕刻着各式各样的佛像和瑞兽。并没有单独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