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敢挡我路?(1/2)
话说陶朔从诚信堂大理分店离去后,仲逸再次叫来罗英,特意向他交代一番,之后便回了盐课衙门。
相比而言,罗英跟随仲逸的时间最长,也最能领会他的用意,至少在这几人中是如此。从当初在蠡县县衙时,他就习惯了听从仲先生的差遣。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点都没变。
从盐田赶回来的肖大可见到仲逸后,立刻上前将林大团和小灯笼被抓上山的情景禀明,仲逸细细听了一遍,如今这二人已安然回家,他们便说到了接下来探矿之事。
“那些山匪们只是无意中遇到大可与小灯笼的,并不知道他们的所为何事,不过说到此事……”。
肖大可直言道:“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还要继续派人前去那里吗?若再去之前那个地方,万一再次被那些山匪发现,恐怕他们就要生疑了”。
说起的就是那伙山匪,为首的头领之所以称林大团为岳丈,就是因为当年他们夫妇到处打听女儿下落时,那头领得知此事后便自告奋勇的说若是他找到了穆一虹,便要做他的女婿。
这事儿传着传着就变了味儿,最后竟成了二人指腹为婚的说法,后来林大团一家离开之前住的地方,他们也不再随意打听女儿的下落,这种说法也就渐渐的无人知晓,自然无从谈起。
谁知山不转水转,为了躲避衙门的围剿,那山匪的头领带人一路躲避,但每个落脚的地方都不得久长,最后竟逃到了这云南偏远之地。
真是冤家路窄,没到到时隔这么多年后,竟然又被林大团遇到了。
说来也怪,这个山寨大当家当初自所以如此做,竟是因为林大团向别人描述自己闺女时所画出的画像,说是画像太美,本人更是美不可言,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此事经林大团夫妇述说,当时仲逸在山寨时也听的真切,若是没有兵书的事儿横插了这么一档子,或许还可以后缓一缓。
现如今看来,同样不需要再犹豫了:他们挡了探矿的路。
这个大当家的什么来头?,仲逸觉得肖大可或许还能知道林大团所不知之事。
久在衙门,肖大可还确实知道一点:“仲大人,说起这个山寨,还真是另类,前些年这些人不知是从那个地方冒出来的,异常的凶残,抢地盘、抢粮食,而且将周围的一些山匪都给灭了”。
肖大哥继续道:“尤其这个大当家的,简直就是个畜生,滥杀无辜不说,还将不少待嫁之女绑上了山寨……一时间闹得有些人家都不敢办喜事了”。
说起这个山寨当地人无不深恶痛绝,虽说不到百人的样子,但那些小喽喽都几乎人人手上沾血,个个都有人命,就该千刀万剐。
仲逸不由疑惑道:“那为何不报有司衙门呢?如此伤天害理,就没人管吗?”。
这不说还好,肖大可的神情中充满不屑:“管?谁管?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的,路又不好走,还有当地土司,简直乱成了一锅粥,谁还管这些,落草为寇的,又不只这个一个山寨,管得过来吗?”。
仲逸不再言语,他的主意更加不用质疑了。
肖大可依旧自言自语道:“想来也是有些怪异的,几年前,不知何故,这伙儿山匪不再下山烧杀抢掠,只是对偶尔路过他们山寨的人动动手脚,倒是消停了不少。
也正是因为此,他才当初忽略了,否则,林大团和小灯笼就不会被带上山。
关于此事,当地人也有一些说法的,是说他们找到了更大的靠山,又向当地衙门疏通了一些关系,亦或两者都有,这些话有的是从下山后被劫之人传出来的,也有从山匪中流出来的,总之后来确实消停了许多……”。
仲逸微微点点头:现在看来,这与之前打听到的消息出入不大,这伙山匪正是被陈覃的侄子陈崔九拿下,作为黑金山一带专门扰民,以混淆视线的小股匪患。
“山匪的事儿,暂且不说,回头我向知府大人说说,就由他们去管……至于我们探矿之事”。
仲逸犹豫了一下,而后向肖大可说道:“还是让林大团和小灯笼去,不过想让他们歇息几日再说,另外,再挑选可靠的兄弟,暗中多予以保护……”。
回到自己房中,却不见仲姝的身影,被丫鬟告刘妙妙告知:夫人午后就出去了,具体去哪儿了,她也没有说,但晚上肯定回来。饭菜都备好了,请仲大人用饭。
当初,同提举王核留了一个叫刘妙妙的女子,原本是打算用美人计来迷惑仲逸的,结果最后谁成想美人计没用成,自己先被送上了断头台。
王核被斩后,刘妙妙已完全看清了此人的本来面目,仲逸不计前嫌,正好陶雯儿去了凌云山拜师学艺,仲姝身边缺个丫鬟,刘妙妙就这样名正言顺的留在了盐课衙门。
“本官知道了,夫人定是去上街去她亲戚家中,回头本官也会派人过去接她,今晚你早点歇息,不必伺候左右了”。
刘妙妙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直盯着仲逸,听他这么一说,这才微微回了一句:“是,仲大人”。
“师姐会去哪里呢?”。
仲逸望着桌上饭菜,随意吃了几口,之后便回到书房。
对这位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从五品提举大人来说,连同他的住宅在内,这书房是断断不能少的。
除了桌椅,以及那笔墨纸砚外,厚厚的书卷、竹简摆的满满的,这个地方下人们一般是不能进来的,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来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