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设试才院(1/2)
第三百零六章设试才院
陈術将天下寒门读书人的苦闷,一股脑的倒了出来,刘征听了心中很有感触。
于是对陈術说道:“本王有一策,不知可行与否,申伯可为我断之!”
周群等人倒是见怪不怪了,这一路来,刘征的新策层出不穷。凡见一事一物,自有新意而出。
陈術却没有想到汉王顷刻之间便有策出,于是恭敬的向刘征行了一礼。
刘征将自己心中的构想稍稍酝酿了一下,然后说道:“我意于汉中设置‘试才院’,以代替察举之法!”
“何为试才院?”陈術不禁问道。
“试才者,考校天下之才也!不避出身,不分贵贱,以才定士。”刘征说道。
“那又如何做到不避出身,不分贵贱?”陈術疑问道。
刘征想了想说道:“试才院当设朝、州、郡三等,每岁固定时日张榜州、郡、县、乡,凡在籍、附籍者,上至公卿之子,下至黎庶奴人,皆可自行报名参试。如何可否?”
“若真能做到如此,乃天下之幸!”陈術称赞道。
“试才院又当分设文武二科,武以勇力、兵法谋略为试,文以才学为试!武分勇、谋二目,文分明经、明法、明政、明农、明工、明商贾六目!”刘征接着说道。
陈術听了刘征分科、目之论,不禁面带疑惑之色,于是问道:“敢问汉王!何为明农、明工、明商贾?”
刘征于是为陈術解说道:“国之大宝,士、农、工、商。明经、明法、明政乃取士之道。而农为天下本,岂手足不勤、五谷不分者可以任之?故当择善农之人以典农桑,善工之人以任工事,善商贾行货之人以校平准均输!此为任其所长而避其所短!天下全才屈指可数,故当任专人以专事,不可行牝鸡司晨之谬事!”
陈術两眼放光,激动的问道:“汉王之意,此取才之法竟连农人、匠人、商贾皆得而仕?”
“国既有农工商之分,为何不得取农工商之才?量饱学穷经之人,可上阵杀敌乎?既其有别,何农工商之事不以专才而任?本王有意破此窠臼!申伯以为如何?”
陈術大喜赞道:“若行此举,定可野无遗贤!”
周群则问道:“此举虽好,但州郡县乡之吏,皆已有任,长此以往,试才院取得之士又如何得以任职?”
刘征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对周群说道:“吏员臃肿,则沙汰之!凡州各设刺政密使,以五为计,每岁各汰去一人!五县汰一,五郡汰一,以此为制。凡有所缺,即以补任。除此之外,于州、郡各设‘奉贤堂’,凡得选录而暂无所任者,具入奉贤堂,发给衣食俸禄,等候任用。”
“除此之外,试才院每岁核录人数也当有所限制,各州郡长官当以州郡吏员缺口为准,校订试才院录用人数。如此则可免除冗员之忧,也可催促试才之人勤修所业,不使荒废!州试才院,只录郡奉贤堂录选之才,而朝廷则从各州奉贤堂召以公车。”
陈術又疑问道:“若有贤才耻于应试,如何可得而任之?”
这倒肯定会有这种现象,确实有很多名士未必愿意同别人一样,挤破头去参加选录。尤其是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更加不会愿意。
周群也建言道:“试才之举虽好,但也不可操之过急,若陡然断了望族士子晋身之道,恐有变故。”
两汉以来,世家大族渐成,这些大族逐渐垄断了普通人的进仕之途,由此这些大族地位越发的重要起来,很多时候,一个大族便可算是一方势力,若陡然间取消了这些人的特权,倒真可能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
刘征再三想了想,于是说道:“举事凡有三法!一曰不破不立,二曰先破后立,三曰先立后破。既不可操之过急,那便先立后破。设置试才院,但可保留征辟之法。若试才之道风行天下,则再破征辟不迟。溃痈虽痛,甚于养毒!数百年来寒门士子愈无出路,使天下贤才遗露于野!今可破之!”
陈術赞同道:“桓、灵二朝以来,贤才不得入庙堂,以至尸居其位者不可胜数,致有黄巾、董卓之祸!而州郡乡里大才争相竞事各路枭雄,致使天下纷乱!若朝廷用贤不用亲,天下能人贤士会于庙堂,安得令州郡坐大?”
陈術这句话虽然并没有说出这乱世的根由,但是却也并不无道理!
为何桓、灵二朝叫得上名号的真正大才屈指可数,而现在却层出不穷?这便是朝廷的选官任能制度有问题!
如果真正能够使天下大才都汇集到朝廷之中,那么以这些人才的智慧,怎么也不至于造成现在这样的乱世。
反而是现在,这些被朝廷冷落的有才之士,纷纷自荐求事于各镇诸侯枭雄,帮助这些人分割大汉天下,以至天子之令不行,枭雄们成尾大不掉之势。
假使现在各方势力手下的人才都是大汉朝廷的人,那天下又怎么会生乱呢?
如果不给这些人才以出路,那么他们站起来对抗朝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见但凡大才,若不为朝廷所用,则不免为狼心之徒所用。
刘征可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延续下去,试才院可选天下贤才,而养贤堂则可将其收在手中!
为君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不为我用,必为我患!
刘征突然明白了后世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而历朝皇帝也越发重视科举,甚至到明清二朝,科举达到顶峰状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