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人事微调(二)(2/7)
要抓住了用人这个牛鼻子,自己就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秘书马上拿起电话。拨通祁玉民和兰超华秘书的电话。
祁玉民的秘书有点兴致不高,能够给大领导做秘书的,绝对都是聪明人,他得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跟着陆政东,有没有更大的发展,是他们抉择的最重要考量。如果前途明朗。他们愿意做出短期的牺牲。像这一次,如果祁玉民当上了省长。那比当副书记的秘书,不知道风光多少倍。前途那是大大的有。两三年就上去了,最少是副厅级。
如果情况不太明朗,看不出是福还是祸。他们就宁愿选择按兵不动,坐以待变。
不一会儿,祁玉民就和兰超华一前一后,赶到了陆政东的办公室。
其实祁玉民刚才还在外面,在团省委视察工作。虽然省委常委还没有进行新的分工,但詹继东调走,这一摊的工作他得暂时兼着,接到陆政东要召见的电话,他连忙中断了视察。从团省委的办公地点赶了回来。
祁玉民肩宽背厚,头显得比一般人要大一些,一看就是一脸福相。
比起一般人。他也确实算是够幸运的,他出生的西南一个小县城里的干部家庭,父亲是军人出身,解放战争的时候,参加过大决战战役,当过副团长。全国解放的时候。他留在了地方上工作,解放后当了县委书记。他母亲是县教育局的副局长。在县里,这是令人羡慕的干部家庭。
文革爆发之前,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了。文革中祁玉民的父亲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祁玉民中学毕业后,就到一个军垦农场,做了知青。那个农场的厂长和祁玉民的父亲是一个部队的战友。所以,祁玉民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有贵人关照。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祁玉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直接分配进了国务院系统的一个部委工作,在部办公厅、人事司干了五六年,从一个小科员,提拔为了部机关的副处长。
那个时候,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某省的民政厅厅长了。敲他的一个老战友,也是早年从部队转到地方上工作的同志,到了祁玉民那个部,当了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需要选一个秘书,于是就选了自己老战友的儿子,祁玉民于是当了副部长的秘书。此后在副部长的关照下,他一路升迁,做了处长,办公厅副主任,计划财务司副司长,人事司司长,最后在四十四岁的时候,成了副部长,做了几年,又成了常务副部长。
常务副部长那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了,每年手中掌握的资金审批权,就有几十个亿。巴结他的地方领导,什么省长、副省长的,多得不得了。每天请他吃饭的人,都要排成了长队,不提前向他的秘书预约,根本轮不到。还有那些在京城里可以呼风唤雨的大老板们,也千方百计地巴结他。他也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关系网。认识的高级官员、大老板越来越多,为自己的升迁做了很好的铺垫。
他当年的领导,是可以说得上话的人物,为祁玉民的提拔、重用,没少费心思。这一次,祁玉民被下派到贝湖省,担任省委副书记,属于是重用。他这样的官员,一个最便捷的升迁路径就是,在中央部委机关混到副部级,然后下派到省里,历练一下,捞取些政治资本,积累一些地方上工作的经验,三五年之后,就升迁了。或者是回到北京,成为部长什么的;或者留在地方,就地升迁,当省长或者省委*书记,就像陆政东一样。最差了,混到退休,还能解决个正识的级别,弄个省政协主席当当。
所以在体制内,有能力是一方面,最关键是要有运气遇到欣赏自己的伯乐,要不然按部就班,即使是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你没有任何背景的一个小人物,又没有大人物发现你,欣赏你,为你的发展铺路,你按照惯常的升迁路径,一辈子能混到司局级,已经是到顶了。许多运气差的,混到五十多岁。还是个处级干部。在京城的中*央国家机关,处级干部,就是大办事员一个。遍地都是,谁也不会待见你。
祁玉民虽然不像陆政东那样,有可以呼风唤雨的老前辈为自己说话,但是他很聪明,又会来事,也逐渐掌握了一部分的政治资源。中*央高层,也有人认识他。为他在关键的时候说句好话。要不然他也到不了贝湖省,担任省委副书记这样关键的位子。
但他自己却是吧事情搞砸了。在候补委员选举中名落孙山,领导这一次是响鼓用了重锤,今后要注意和陆政东搞好关系,陆政东上面有人。如果表现得好,是很快就会升迁的。说不定干个三五年,做出什么政绩来,就升迁了,做副总*理还谈不上,但升个国务*委员,到国*务院兼任一个部的部长,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陆政东升迁了,留下了位子。他就有机会了,当省委*书记和省长都有可能。而一旦和陆政东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处好关系,那就麻烦了。不仅升迁没有可能,甚至会把自己的前途完全葬送掉。陆政东到京城多汇报几次,就把你撵走了,还回京城,或者到别的省份,当个副书记什么的。他的政治前途那就完全就终结了。因为上面的领导就对你有了不好的印象。现在什么都没有印象重要,一旦领导认为你不可大用。你再做什么工作也没有用了,就等着回家抱孙子吧!
所以,听说陆政东找他有事情要谈,他连忙中断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