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粮价(1/2)
如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所言:“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有唐一代,天下共有四京,西京国都长安,东京神都洛阳,北京龙兴之地太原,南京便是天府之国的成都,成都富庶自不必赘言。
在成都城的城东坐落着一座宽大的宅院,宅院的正门,正门高达丈余,悬挂这一块大红色的门匾,上书“董府”二字,此处正是益州高门蜀中董氏的府邸。
董府门高难登,在董府的正堂,今日却一反往日的冷清,变得热闹了不少,大堂中做了约莫六七人。
不过此处的人虽然不少,而且还是董氏的地方,被提及最多的却不是董家人,而是此地的官剑南节度使,益州大都督,靖王李瑁。
“我与董老将各位请到此处实是别有用意,我谯氏有族人在眉州府衙为官,日前我得到消息,靖王赈灾所用的粮草不济,眼下已然捉襟见肘,恐怕撑不上几日了,靖王势必要寻筹粮之道。”谯为周站在正堂中,起身对堂中的众人道。
谯为周说完,此地的主人董氏家主董易也起身道:“赈灾用粮自然不会是个小数目,这蜀中之地粮食都在何处,想必就不要我来多言了吧。粮食出缺,靖王急返成都,想必为的就是此事,诸位还是早做打算地好。”
谯为周和董易的话一讲完,下面便开始不自觉地窃窃私语起来。
蜀地虽无崔、卢那样的天下高门,但世家门阀的数量却极多,而蜀中的粮食又大多为这些世家所有,李瑁既有回益州筹粮之意,他们岂会不担忧。
李瑁此回成都说是回来筹粮,其实就是为了向他们下刀子,只是下刀的方式和力度还不清楚罢了。
谯氏和董氏是蜀中乃至整个剑南权势最大的世家门阀,既然谯为周和董易既然都开了口,大唐中的众人也纷纷开口道:“谯家和董家乃蜀中世家翘楚,靖王殿下来者不善。我等愿以二位马是瞻,以据外敌。”
李瑁官拜剑南节度使,但他的情况却和其他节度使截然不同。李瑁非但官职在此,他的封地也在此,甚至就连他的长子温江郡王李的封地温江县亦在此处。
如果真的只是简单的封地在蜀中倒也罢了,可若是李将来要继承李瑁益州大都督,甚至是剑南节度使的官职,也就是说,若无意外,李瑁父子将来是要在蜀中生根的。
皇室王爵已然极尊,若是再掌握了官场的大权,那整个剑南在李瑁父子数十年的经营之下,这蜀中一代还会是他们世家说了算吗?倒是莫说是什么寻常世家了,就连传承牵连的谯、董两家也要养李瑁父子鼻息而活,这一幕自然不是这些世家子弟希望看到的。
谯为周和董易二人看着厅堂中的众人纷纷表态,心中也是大宽。
靖王李瑁虽然来势汹汹,但蜀中世家毕竟还是心向自己蜀中还不是李瑁能够一手遮天的地方。
“承蒙各位抬爱,既然各位并无异议,那谯某就斗胆直言了。”谯氏因为蜀西兼并田亩之事已经惹得李瑁不悦,谯为周为求自保,自然愿意先下手为强。
众人纷纷附和道:“谯公尽可直言。”
谯为周应声道:“靖王殿下毕竟远道而来,咱们也不必做得太过强势。李瑁想要向咱们征粮,必然先要了解成都的粮价,届时咱们只要将粮价抬高,李瑁若是识相自会知难而退。”
谯为周坐在次席上说着,下面的几位家主听完后却又不解地问道:“靖王来势汹汹,恐怕不是易与之辈,光凭哄抬粮价一招恐怕难以奏效吧。”
谯为周自信地笑道:“哄抬粮价只是其一,若是靖王就此退去自然最好,可若是靖王依旧执迷不悟,想要与我们硬磕,咱们大可在粮价高涨的同时遣人在成都散布谣言,就说靖王为求赈灾之绩,准备在成都各户人家强征粮食,每户所出不得少于一斗,我们再派人做些伪证,到时整个成都城人心惶惶,弄不好还会引起民乱,倒是靖王自顾尚且不暇,他还有心思对付我们吗?”
众人听了谯为周的话,前后有序,攻守有距,而且他们自己还不需亲自出面,确实不失为良谋,于是纷纷笑道:“谯公高策,我等佩服。”
此时大堂中坐着的是蜀中世家中最为强势的几家,他们他们与自己同心协力,他就有信心叫李瑁讨不了好。
不过除了这些谯为周还有自己的打算,李瑁毕竟是亲王,而且还有官职在身,自己与他弄得太僵终归不是好事。
到时只要逼地李瑁俯,向他们低个头,他们倒也未尝不能挤出几万石粮食与他,能拉拢上李瑁对谯氏的展也是有极大助益的。
蜀中的世家正在商讨这怎么对付李瑁,李瑁也彻夜赶路回到了成都剑南节度府。
李瑁回到成都府后夜色已深,李瑁并未召见府衙属官,而是直接去内院见了怀有身孕的韦清儿。
“为夫有要务在身,不能长伴清儿左右,叫清儿一人受苦了。”李瑁坐在韦清儿的身旁,轻抚着韦清儿还算平坦的小腹,柔声笑道。
韦清儿轻声笑道:“殿下身负蜀西十万百姓生死存亡之事,责任重大,岂能在清儿一个女子身上耽误太多时间。”
李瑁看着懂事的韦清儿,心里越地内疚。
李瑁拉过韦清儿的手道:“待为夫此次筹粮事毕,一定好生抽时间陪陪清儿。”
韦清儿听李瑁提到筹粮之事,柳眉轻蹙道:“殿下此次筹粮恐怕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