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门前风波(1/2)
大业十一年八月,杨广出塞北巡,于雁门为突厥始毕可汗所围,杨广慨叹道:“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杨广口中的长孙晟当时已经死了六年了。
如果有人提到卫青、霍去病和李广等人,多数的后世人是一定一定知道他们的鼎鼎大名的。可长孙晟是谁?
卫青等人能被史书记载,除了他们的功绩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西汉成为大一统的国家已经百年了,文景之治留下的丰厚遗产足够让一头站在风口上猪飞上天的。
而长孙晟呢?隋朝若是没了长孙晟会怎样?
后世人津津乐道诸葛亮天下三分的鬼谋奇略,但他们大多不知道长孙晟只凭他的智慧就把突厥玩弄于掌股之中。
或许用“玩弄于掌股之中”来形容有些不太恰当,但杨隋边境的安稳,百分之九十的功劳要归功于长孙晟应该不夸张。
由于长孙晟的功绩、由于他有一双好儿女,殷清风对长孙这个家族很有兴趣。而且,通过了解这个家族,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史实。
长孙氏乃北魏王朝皇室鲜卑拓跋氏之改姓,地地道道的的非汉族血统。也正是血脉源于拓跋氏之故,长孙家族从建立后就一直长盛不衰。
长孙家族虽然有四代人被封王爵“代北虏姓豪门”,但等到长孙稚加入关陇集团后,才使得长孙家族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起好些关东高门和关陇集团的家族而言,长孙家族的“家底”并不算厚实。长孙家族在北魏拓跋氏后才开始兴盛,而其他家族则是从魏晋时期就已经显贵了。
按理说,长孙家族历经各朝一直位列高位,祖上留下来的余荫足够后人挥霍的了,但坏就坏在长孙稚的门风不正,让他的后代开始走向衰败。
长孙稚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孙子彦、长孙子裕、长孙绍远、长孙士亮、长孙季亮。
这五个儿子都没有承袭郡王爵位:长子子彦为高平郡公、次子子裕为平原县侯、三子绍远为上党郡公、四子士亮为义文郡公、五子季亮味为清都郡公。
这其中,长子和次子是原配张氏所生,三子、四子、五子是继室罗氏所生。三子长孙绍远继承了父亲的上党名号。
说长孙稚门风不正,原因出自嫡庶之分。
张氏是原配,她生的儿子理应是嫡子,罗氏是继室,她生的儿子长孙绍远是没道理继承长孙稚的上党名号。这其中的根源是:“后于罗氏私通,遂杀其夫,弃张纳罗。”
长孙稚杀了罗氏的丈夫,又抛弃了张氏。等罗氏成为正式的长孙氏夫人,张氏所生的儿子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长孙稚所传五子五房中,打头的长子长房绝后了;二,次子这一支振兴了长孙稚的门楣---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出自次子这一房。
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虽然自幼就被兄长撵出了家门,但好在李氏与长孙家族的渊源要推溯到李虎那一代,甚至更早。所以,长孙家族入唐以来,依旧获得李氏的信任和恩宠。
李唐皇室对长孙家族的恩宠,要超乎世人的想象。
细数李渊和李世民两代皇帝,联姻最多的家族唯有长孙。
长孙稚三子长孙绍远的儿子长孙览有四个儿子:洪、宽、龛、操,他的继承人是嫡长子长孙洪,见载正史列传的则是四子长孙操和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长孙洪在隋代应还袭有薛国公的爵位,也是历任数州刺史、太守和正四品司农少卿。但到了唐代很明显“薛国公”一爵已经在长孙家族中换人,落到长孙洪的四房堂兄弟长孙顺德的头上。
长孙操之子长孙诠是李世民yòu_nǚ新城公主的第一任丈夫。
长孙诠年纪虽小但和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同辈,可以说是他们的小堂弟,却娶的是堂妹的女儿,也就是说——算辈分小堂舅娶了外甥女儿,辈分差了一级。
李渊的二闺女封号襄阳公主,她的二闺女嫁给了长孙操的儿子长孙无傲。
四子长孙士亮的四房情况还好,入唐的知名者为长孙顺德、长孙晔也就是长孙孝政。长孙晔是李世民四姐高密公主的第一任丈夫。
高密公主先嫁给长孙孝政后来嫁给段纶,生了女儿叫段简璧,段简璧嫁给了长孙顺德之子,也就是长孙孝政的堂兄弟。辈分再一次错乱。
长孙士亮三子长孙轨的曾孙长孙全绪在唐初位至金吾将军、宋州刺史。他的儿子长孙稚正是李世民十五女新兴公主的丈夫。
长孙曦的辈分数下来,比长孙无忌和皇后低了两辈。也就是说,侄儿娶了姨....
五子长孙季亮有一个后人叫长孙希古,他的妻子是李世民的十一弟韩王李元嘉的女儿南海县主。他们的辈分也不能算般配,因为长孙希古这小朋友论辈儿竟是无忌和皇后的族叔,也就是说高了他老婆两辈呢。
如果长孙希古和长孙诠这叔侄俩以妻族来论,他俩还是姐夫与妹夫的关系.......若是再把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加进来...画面太美,不敢看。
不算那些乱七八糟的辈分问题,李唐皇室与长孙家族有八段联姻的事实是抹杀不了的。
若是放在别的朝代或时代,长孙家族是妥妥的第一外戚。尚幸,长孙家族并不团结。否则,等李世民挂掉之后,武氏女帝还真未必斗得过他们。
还好还好,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和如果,否则,殷清风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