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给某出去(2/3)
等少郎君回府就去见他。”殷清风请安后,殷元说道:“昨日下午有敕旨到,命阿耶我去皇家军事学院监管钱财。”
李世民要殷元当会计?这是步步紧逼的试探还是回报他这两年的贡献?
殷清风道:“孩儿训导了一些人。到时孩儿会选出两人辅佐阿耶的。”
殷元点点头,“你自己也要量力行事。”
三两句之间,殷元与殷清风默契的表达了各自的想法。
殷元问,李世民让我去军事学院,你有啥想法;殷清风说,你只管去,喝茶聊天打打屁怎么都行,事情我派人去做;殷元又说,宴席上的事儿绝没那么简单,你自己小心点儿。
最后一句,是殷清风听到最接近殷元心声的一句话。他多少有些感动。
原先就有混进“工”的想法,现在又有李世民的命令,殷清风接下来的日子就开始走出家门了。
他拉着阎立德和吕才在城北逛悠了两天,把地址选在了长安城的东北角。
汉长安的城墙外有一块南北六里地、东西十里的狭长地带,而且河上还有座古桥,殷清风最初是打算在这里建校的。可汉长安已经是唐禁苑的一部分,若是学院建在这里,人们进出很不方便。
放弃了这里之后,三人决定将校址选在渭河与浐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
渭河和浐河可以让学员们练习武装泅渡;以后两条河上还要架上桥,一旦有战事,学员们可以直接参与进去。殷清风可不会忘记历史上一年后的渭水之盟。
当然,他相信这个耻辱不会再发生了。
除了这两条天然的护城河外,校址内还有起伏的龙首原丘陵,方便训练学员们的山地作战。
选址结束后,就是校舍布局的构图了。殷清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已经出徒的阎立德。
四日后,殷清风拿着图纸去找李世民。
恰好李靖也在。
李世民看了半天,把图纸递给李靖。等李靖也看完后,李世民问道:“你确定这只是一个学院而不是一座城池?”
长安城的面积不过是八十多平方公里,这张设计稿上标注的面积是六十平方公里,所以才有了李世民这一问。
殷清风将图纸摆在二人面前,道:“学院分内外城,外城由十六卫的某些卫驻扎,内城是学院。
学院的学员不能只在课堂上听老师教课,还要到外城的卫军营去亲自体验,把学到的理论通过实践做到真正的理解透彻。”
李靖默默的点着头。
李世民有些兴奋的说:“继续继续!”
殷清风道:“学院不但由十八岁以上的少年组成,还有十二岁以上的少年营。总共计算下来,大约在一万人到一万二之间。但,这不够。”
李世民和李靖有些蒙了。一万人还不够?这么的多军官要配多大规模的士兵?一百万还是两百万?而且,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合格的教师?
殷清风道:“不管这些人是因为什么理由进入学院学习的,但学院的宗旨是宽进严出。进一万两千人,最多只有三千人正式的毕业生。其余的,淘汰!”
“等等!”
李靖一挥手,示意殷清风先停一下。
李世民也反应过来了,他一拍手,“代国公!你回去后就按这意思来制定章程。某的意思是,随时随地的开除那些不遵守章程的学员。某要的是大唐最精华的武将!”
李世民仿佛看到了什么远景,豪气的说道。
接着,他又补充说道“嗯...少年营暂时除外。”
李靖叫停的本意也是想缕清殷清风这句话的含义,既然李世民做主了,他顺势答应了下来。但他还是说道:“既然少年营是从十二岁开始进营,可否在十五岁时开始淘汰?”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可!”
殷清风接着解释,“不管是学员还是少年营,暂时是由长安城的子弟组成,但小侄的谏议是,学院成立一年后,从天下各县招收学员,每县限定为一到两个名额。”
他见两人没有出声,他接着说道:“在全大唐招收学员的目的有二。
一,无形之中告诉那些武勋,以后的大唐不会因为他们现在付出了热血,他们的子嗣后人就可以坐享余荫。不努力成为大唐需要的人,那就回家腐朽吧。
二,全大唐的人走进长安,见识了长安的雄伟、见到了贤明的圣人,等他们回到家乡后会如何?会宣扬他们在长安见到的一切!
那些远离长安千里万里的百姓,会通过他们家乡走出去的子弟了解到长安、了解到大唐的圣人。”
李世民敏锐的体会到这个谏议的含义。他对李靖说道:“代国公,教师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李靖深深的看了殷清风一眼,默声的应允下来。
“设想一下,如果这些来自各县的学员被淘汰了会如何?”
不等二人作答,殷清风接着说道:“那些人可能羞愧的自尽,也可能回去后苟且的活着。但有一点事肯定的:那些感到羞辱的县令或家族,会把下一年进京的名额当做是最大的竞争。这一次竞争,争的不再是谁的家族势力大,而是哪个少年更优秀。
如果下一次选上的学员来自于寒门...”
李世民指着殷清风,“你...你...也太阴险了...”
李靖虽然不知道殷清风和李世民商议过如何削弱世家,但殷清风的这番解释,描述了远在长安千万里之外的一些家族,全因一个小小的生员而发生翻天覆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