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监督机制(1/3)
朱元璋在立法上体现了制度化管理,在机构上也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系。
他设立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也是加强监督管理的必须。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更名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皇帝的依仗和侍卫工作。
因此能够被选拔其中的人员都是体貌魁伟、膂力过人之辈,此后值守宫门、皇帝出巡护卫事宜、对违规和作乱犯上的文武大臣实施廷杖等工作,皆由锦衣卫负责。
这会是他的私人保镖队伍。
洪武十五年开始(公元1382年),随着统治的日益稳定,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铁桶般稳固的江山,朱元璋就开始派人去罗织罪名,来向自己的功臣集团下手。
为了便于操控和指挥,朱元璋将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一并裁撤,正式设立了在后世颇具盛名的锦衣卫。
具体负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等事宜,长官名为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向朱元璋汇报工作。
锦衣卫下面又设置了镇抚司等机构,负责侦查、逮捕、审问等工作。
短短几年的时间,在他的暗中扶持下,锦衣卫机构发展迅猛,在许多朱元璋督办的大案要案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让朝中文武为之侧目。
加上锦衣卫的作风,系有事无事都能屈打成招、骄横不法之事时有发生。
看到锦衣卫如此坐大,也让戒备心很重的朱元璋有些忌惮,因此便下令废除锦衣卫,将尚未处理完毕的案件移交国家有司部门。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登上了皇位,为了监视和打击朝中的反对政治力量,他又将锦衣卫重新恢复。
此后锦衣卫的职能和影响不断扩大,不但可以逮捕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还介入军中,参与搜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对将领等工作。
如此看来,这是属于皇帝执法我的特别行动组,情况等同国土安全局、战略特勤组特工。专门从事职业杀人、掠夺、刺探情报和暗杀反对政客势力目标的工作。
明朝最让人生畏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到底有多神秘?
明朝实行“卫”和“所”的军制,作为十二个亲军卫中最重要的锦衣卫,编制非常完整,其下辖十六个所,在编人数达到六万人之多,分布在天下各地,另外锦衣卫还直辖经历司和南、北镇抚司三个部门。
其中经历司掌管收发公文。
南镇抚司掌管本卫的刑法事务,兼理军匠,主要用来处置锦衣卫内部的违法乱纪人员;北镇抚司则负责此后臭名昭著的“诏狱”,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闻名后世的杨继慎、杨涟等耿介忠臣都是在诏狱被迫害致死。
锦衣卫中的官职主要包括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镇抚使(从四品)、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
如果有谁不小心穿越到明朝京城,在大街上看到有人腰挂绣春刀、身着飞鱼服,那么不用怀疑,这些人便是锦衣卫中的权贵分子了。
势必你要拿出身份牌接受检查,被确定为没有问题后才能通过。
电影《绣春刀》、《锦衣卫》中都比较形象生动的还原了明朝锦衣卫飞扬跋扈、横行四方的真实场景,从中可以一窥锦衣卫的服饰和兵器。
东厂同样在明成祖朱棣时候设立,由于锦衣卫驻守在宫外,遇到一些紧急的事宜,传召不是很方便,同时也为了对锦衣卫的活动有所监督。朱棣打破了其父朱元璋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开始重用沟通、联系比较方便、忠诚度也比较高的宦官。
在进一步加强皇权、打击反对政治力量的大背景下,东厂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十二月正式设立,全名“东缉事厂”。
首领由皇帝宠信的宦官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它的领导被下属称为厂公和督主。
电影《新龙门客栈》中沙漠中激战的精彩场景,其中武功出众、阴险毒辣,面露杀气的曹少钦,正是东厂的厂公。
东厂建立之初,为了快速的开展地下侦破工作,从锦衣卫系统中调拨了大批懂得武功的打手,并且借助于锦衣卫中的高手,训练了一批由太监组成的东厂人员,代代相传。
这些人在此后皇帝授意或者许可的侦缉、抓捕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东厂没有自己的监狱,因此抓到的犯人一律移交锦衣卫北镇抚司处理。
比较讽刺的是,这一后来做尽坏事、杀人勾当做绝,引起朝野公愤的特务组织,在其总部大堂中悬挂的竟然是民族英雄岳飞岳爷的画像,大堂前还有一座“流芳百世”的牌坊。
此后东厂番子在京城大肆活动、猖獗无比的身影成为许多文武大臣、平民百姓的噩梦。他们我的作为和忠君爱国是大相径庭,和岳爷没毛线关联。
担任过东厂历代厂公的有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权倾一时的大太监,除了冯保在后世的名声不错外,其他人都是劣迹斑斑、恶名远扬。
虽然其成立时间比锦衣卫晚,但是由于和皇帝的关系更近,并且负有监视锦衣卫的职能,因此东厂自明成祖后逐渐凌驾于锦衣卫之上。
因为明成祖朱棣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门达等人都是深受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