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风波起,涛渐急(1/2)
四大圣僧殒相继没,在这本就不平静的江湖,掀起了滔天狂澜。然而,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有更多的惊涛骇浪正在酝酿着。
江湖传言,四大圣僧之死,凶手乃是道门现在声名鹊起、风头正盛的知非道人,更有人直言曾目睹知非道人追杀四大圣僧之一的帝心尊者的经过,听他们对话,像是知非道人要为什么人讨回公道之类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容不得人不信。
江湖传言,四大圣僧一定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恶事,被秉怀正义的知非道人撞见,是以知非道人义愤之下除恶扬善、替天行道,诛杀四大圣僧。这句流言在有心人推动下,颇有甚嚣尘上之势。
与之相对的,便是另一种说法,四大圣僧声名在外,素来慈悲为怀,德高望重,有则么可能做阴暗之事?定是撞见知非道人作恶,上前劝阻。岂料知非道人恼羞成怒,突施辣手,暗算四大圣僧。最后还倒打一耙,反诬四大圣僧,实在可恶至极!呼吁知非道人痛改前非,良心发现,从此弃暗投明,于佛前向四大圣僧忏悔云云。
不用说,也知道这前一则是道门见出了知非道人这么号人物,而且不似宁道奇那样对佛门卑躬屈膝,有心声援放出的。后一则流言便是佛门发声,推波助澜了。不管这隐藏在幕后的佛道两家如何打口水仗,都不得不承认,知非道人的确有着大宗师的实力,否则,也不能在诛杀四大圣僧之后全身而退。
前文说过,四大圣僧殒没只是一个开始。事情发生没过多久,终南山楼观道观主岐晖与田谷十老联袂造访客居竟陵的知非道人,据说双方言谈甚欢,知非道人表示得暇定会亲上终南拜会。与此同时,天师道数十名天师道弟子前往扬州效力,其当代天师修书一封,送往扬州,言道门人弟子入红尘历练,若是方便,还请多多照拂一二。
这两件似是寻常的事情的发生,无疑标志着佛道两家正式分道扬镳。佛道之争由来已久,先前还维持着表面的和谐,现在则是直接撕开了掩盖的面纱,摆明车马的表示要做过一场了。原来跟随道门第一宗师宁道奇一起亲近佛门的道门子弟,如今也都将作出自己的选择,而道门,则是明确表示出了对知非道人的支持。
如果说楼观道和天师道作为道门领袖的相继表态,是给了佛门狠狠地一记背刺,那么,来自扬州石之轩的手笔,则是堪称致命的一剑。在四大圣僧陨落后的第十天,扬州传檄天下。
檄文曰:“佛者,人弗也。是其道乃非人之道也。非人之道,不可施之中国。
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演其妖书,述其邪法,伪启三途,谬张六道,恐吓愚夫,诈欺庸品。凡百黎庶,通识者稀,不察根源,信其矫诈。乃追既往之罪,虚规将来之福。布施一钱,希万倍之报;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遂使愚迷,妄求功德,不惮科禁,轻犯宪章。其有造作恶逆,身坠刑网,方乃狱中礼佛,口诵佛经,昼夜忘疲,规免其罪。且生死寿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乃谓贫富贵贱,功业所招,而愚僧矫诈,皆云由佛。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其为害政,良可悲矣!
汉明帝假托梦想,始立胡神,西域桑门,自传其法。洎于苻、石,羌胡乱华,主庸臣佞,政虐祚短,皆由佛教致灾也。梁武、齐襄,足为明镜。况天下僧尼,数盈十万,翦刻缯彩,装束泥人,而为厌魅,迷惑万姓者乎!昔后汉荒君,信惑邪伪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中,未尝有此。夸诞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礼义大坏,九服之内,鞠为丘墟。是佛门大害,尤可知矣。
…………”
此檄文一出,佛门名声大跌。单是传檄天下也还罢了,毕竟接檄文的都是各大势力,与底层百姓无关。百姓们大字不识,便是见了檄文也不知那是说的个啥,自是影响不到黎民百姓。若是这样,对佛门而言,虽然麻烦,却也只是费些功夫罢了。毕竟多年来苦心经营,佛门有着足够的关系网摆平一切。
然而石之轩既然出手,又怎么会这么简单?早早地便遣了说书先生分赴各地,一遍遍地讲述着。一次两次可能出于对佛门的敬仰,并没有什么变化,但若是次数多了,自然也就变了。最重要的是,许多佛寺里的和尚的确持身不正,民怨并非没有,再加上扬州的盟友,四大门阀之一的宋阀推波助澜,一时间佛门声望江河日下,有些地方甚至近乎人人喊打的局面。而且在乱世之中,金碧辉煌的佛门寺庙也的确太遭人眼红了。
在佛门被石之轩折腾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针对知非道人的布置也施展出来了。在一片声讨佛门的舆论中,另一个声音出现了,并且呼声越来越大,直言知非道人乃是出身魔门,所作所为,便是要颠覆天下,祸害苍生。
当然了,没根没据的这么说,自是没人取信,佛门也的确没有什么证据。虽然佛门的确知道邪王石之轩就在扬州,帮知非道人做事,但天下人谁个肯信?石之轩那么高傲的性子,会屈尊人下,默默无闻地辅佐别人?当年若不是碧秀心的缘故,石之轩也未必会化身裴矩,经略西域。佛门用的是知非道人的出身。对江湖中人来说,知非道人的来历的确是个谜团,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个人物,全然找不到他的过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