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蒙古察哈尔部二(1/2)
在另一个历史的时空之中,蒙古察哈尔部在现在的早已投降了金国,并且将传国玉玺进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也因此改汗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民族为满。
可由于陈渊带来的蝴蝶效应的关系,蒙古族现在还在苦苦支撑,金国仍然没有更改国号。
而其中最大的影响,便是蒙古察哈尔部部族多了一位汉人将军,这便是当年败于榆林军之手,西窜至青海的黄友才。
当年黄友才起义失败,在神一魁手下先败于陈渊的榆林军,之后他诛杀神一魁,带着残部逃到甘肃,企图在哪里再立根基,不想洪承畴再带兵来剿,甘肃义军被歼灭殆尽,唯有他突出重围,一路西逃祁连山脉,穿过万重大山,来到青海,遇到了同样是逃命的蒙古部族察哈尔部。
当时黄友才受到官军的惊吓,没日没夜的翻山越岭,逃跑西窜,到青海时早就饥寒交迫,身边手下不足百人,可谓狼狈至极。
而当时还没有逝世的林丹汗见他这般,便出于同情接济了他,送他衣物与吃食,救他于水火。
黄友才感激涕零,就从此留在了林丹汗身边,为察哈尔效命。
在林丹汗来到青海,征服一些青海小部族的时候,他变现突出,逐渐赢得了林丹汗的赏识,慢慢爬到了万户官的位置,在察哈尔部众叛亲离,部众散落之际,他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察哈尔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林丹汗死后,他辅佐其子额哲继承汗位,并力主联明抗金,并在青海立足,依托西藏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和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在青海立足,以复蒙古察哈尔部往日的实力,在东山再起之时再返回蒙古,从金国手里夺回大权。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黄友才还建议额哲在河湟地区建一座大城,并开垦边地,以作长期的打算。
但察哈尔人生在蒙古大草原之上,哪里适应青海这等高寒的气候,所以黄友才一提出这个建议,马上就有蒙古部族的族人出来反对,力主额哲东返,与北蒙古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汇合。
“我们察哈尔生来便是大漠的雄鹰,草原的孤狼,如此这般久困在高寒之地也不是个事,我们应该重返大漠,与我们的土地在一起。漠北的喀尔喀的车臣汗已经致信于我们,希望大汗移帐漠北,有了车臣汗的庇佑,我们倒也不必惧怕金国。”
黄友才反对说:“先不论车臣汗有没有实力与金国相抗衡,漠北的外喀尔喀一直与我们察哈尔部族不对付,它本身请我们过去的目的就很是可疑,以我之鉴,他们不过是想利用我们草原共主的名声,来号令蒙古其他部族罢了,其心之野,我们不得不防。”
最后双方吵来吵去,皮球还是踢给了额哲,额哲年少不经事,当然是选择相信自己父亲生前的重臣黄友才了。
二月时,就在察哈尔部开始决定筑城之际,榆林军荡寇铁骑也到达了青海,带队的正是李延。
自从榆林军的几个大佬因为陈渊的谋逆案被抓之时,榆林军的下层军官便纷纷升迁顶替了上司的位置,而李延便一路从千户爬到了副总兵之位,手里的兵马顿时大增,除了原来的几千步卒之外,还协同三千人的荡寇铁骑,这次榆林军出关支援蒙古察哈尔,便是又他领着榆林军一半的兵力前往。
总共兵马五千多人,浩浩荡荡地在青海荒芜的土地上行进着。
“报~”
在中军之中,李延铁甲覆身,如同一座铁塔般骑马行进着,突闻后面斥候扯嗓来报。
“可是探查探查到什么军情了?”李延行事一向小心,凡作战行军,必把探马放出老远,此时探子来报,必是有什么军情了。
“报将军,是金军的先头部队跟上来了。”
“什么?”李延大吃一惊,怎么刚入青海就遇到了金军?
“有多少人?”李延向斥候盘问清楚。
“具体不知,但看势头应该是有三千骑兵左右。”
还好只是先头部队,人马不是不是太多。
他马上下令收缩部队,开始就地结阵防御。
不一会儿,果然天边呼呼啦啦出现了一批骑兵阵线,颜色各异,好像并不是同属一军一般。
这是金国蒙古的连属部落军队,抽调自各个蒙古部落,人马虽然看上去参差不齐,但个个都勇猛雄壮,龇牙咧嘴,如同等待出击的群狼一般,随时准备撕碎前方的猎物。
“稳住阵线!”
明军这边步军上前,一个个严阵以待,火铳手三排在最前,后面有列着一排排的长枪手,随时准备在敌骑兵靠近时上去保护火铳手。
“驾!”金军大军移动,马匹腾伏,一个个都铆足了劲向明军大阵冲来。
“杀啊!”
金军骑兵叫喊着,目无一切,只有眼前的敌人。
“开火。”
“砰砰砰……”
硝烟弥漫,一排排的铅弹顺着明军的枪口被打了出去,金军骑兵前面带头冲锋的马上倒下去一片,被后面而来的同伴踩成了肉泥。
“换!”
明军使用的是三段击战术,这是陈渊在训练榆林军时在全军普遍推广的火器使用之法,以前排枪法好的为铳手,后面两排,中间负责递枪,后面负责装药,前面火铳打完,马上递给中间一排,中间一排在把打完的火铳递给后面一排的同时也顺手将新装好药的火铳传给第一排,这样整个发射线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火力输出,威力大大增加。
“发射!”
在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