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可怜的地球君(1/3)
地球君是一位腰宽略大于身高的圆胖子,平均直径是千米,高度超过万米的地球发动机放在地面上巍峨高耸,但是在宇宙角度看像是足球上粘着的沙粒一样渺小。
尽管小广场上这颗地球地形模型拥有接近三米的庞大体型,但是小小沙粒放大千倍也还只是一根不到2毫米的纤细毛刺。一般人就算注意到它们也都不会在意,若非袁洋最近正在重读大刘作品集,也不会第一时间想起《流浪地球》。
那是十多年前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主角“我”在地球“逃逸时代”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在他出生前,科学家发现持续照耀地球40多亿年太阳突然出了问题,将在几百年后发生一次“氦闪”爆发,届时突然膨胀的太阳会将水星、金星还有地球统统吞噬。
也许,爆发之后地球还会被“吐”出来,但那时人类赖以存在的地壳生态圈必然会发生剧变,不再适宜生物生存。至于上面的人类,他们应该早就在太阳风卷过地球时化作了高温气体,成为太阳这个伟大存在的一部分了。
虽然“托体同山阿、魂归大地”是地球上大部分人能够接受的死法,虽然构成人体的所有原子本质上都来自宇宙,特别是氧、碳、氮、钠、铁等重元素更是来自远古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但是全人类重新气化变成原子回归太阳,却不是人们愿意接受的。
彻底毁灭的莫大危机逼迫全人类团结起来,将地球这颗人类诞生的摇篮改造成了一颗行星级移民船,载着大家艰难地逃离太阳系,奔向最近的比邻星。
半人马座a星是全天第三亮星,因此很早就被人类注意到了,我国古代就将出现在南方春季夜空的它称之为“南门二”,和另一颗“南门一”(半人马座e星)共同构成了“天之南门”。直到近代借助天文望远镜,人们才发现它是由三颗恒星组成的三合星系统,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在中文里被翻译成了比邻星又是“严复式信达雅”的典型例子。
实际上这位“比邻”离得并不近,它距离地球超过四点二光年,人类想要到达那里,需要的时间必须以千年甚至万年计算,时间长短取决于携带火箭燃料的数量,除非使用传说中“曲率引擎”实现超光速飞行甚至。
不过即便如此,比邻星作为除太阳以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依然吸引了天文学家和小说家和编剧家的无穷兴趣。
前者关注它,是因为离得近看得清,可以和太阳一起对比研究。
后者关注它,是因为离得近要过去,这颗“第二太阳”被认为是人类踏足宇宙时代所必然停靠的“第一码头”,成为无数科幻故事发生的地方。
像是创下影史最高票房记录的科幻大片《阿凡达》,它的舞台“潘多拉星”就是比邻星所在的半人马a星系统a星的气态行星(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卫星。其大小和地球相似,拥有丰富且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早期的类人文明。
不过可惜,这颗星球却是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虚构出来的。
百多年来,特别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上天25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另一个地球”。然而直到目前为止,找到的都只是些“歪瓜裂枣”,人类依然孤独,依然只有一个地球。
这也是故事中的人类为什么拼着耗费巨大代价,也要化身蜗牛党把整个地球搬上漫长旅途的原因。不带上地球君,哪有那么多的燃料和补给给你消耗?不带上地球君,到了比邻星又去那里落脚?
根据计划,人们先要让自转中的地球停下来(刹车时代),然后使用地球背面的上万台推进器推着这个笨重的摇篮逐渐加速,赶在“氦闪”前离开太阳系(逃逸时代),经过长达1800年的漫漫征途(流浪时代Ⅰ),再逐渐减速靠近比邻星(流浪时代Ⅱ),最终成功入轨迎来新生(新太阳时代)。
整个过程将要持续2500年,幸存者的后代们才能在未来某一天离开赖以躲藏的地下城市,在比邻星阳光的照耀下,重建满目疮痍、瘦了几圈的地球。
25个世纪、一百代人、真-天翻地覆、几十亿人的孤单逃亡、团结与猜疑、坚持与背叛,让这个短小故事充满了矛盾冲突和引人看点,拥有非常好的改编价值。既可以做成反应人性与世情变迁的黑暗文艺片和宇宙公路片,也可以做成卖特效的灾难片,相信比起《后天》、《2012》这些完全不会逊色。
最妙的是,还不容易碰上剪刀手。
有整个地球做舞台,完全可以把影片场景放到曼哈顿、夏威夷、巴黎和悉尼,把这些地方再毁上三遍又三遍啊!
刹车时代地球发动机加热大气让地面不再适宜活动居住,城市人去楼空犹如鬼城,上演名叫“逃离xx”的灾难片;逃逸时代穿越小行星带迎面撞上流星轰击,爆-炸遍地烟尘漫天这是“废土求生”;到了流浪时代,得不到太阳辐射的地球逐渐变冷,天空落下蓝色液氧和无色液氮构成的冻雨,氧冰氮雪覆盖地球,进一步改变地貌毁灭地表上的人类痕迹,这是“极度深寒”。
而且对于蜜蜂来说,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因为维护管理虚拟地球引擎的关系,他们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地球资料,虽不如几大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严谨的,却胜在生动翔实。有它们作为基础,将来做电影构建场景时就要省不少事。实际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