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华夏文明的悲歌(2/3)
糟糕素质,把原本就很惨淡的一把烂牌,进一步打到完全没法收拾的地步——对内不顾父子人伦,悍然囚禁太上皇,挑起大规模党争与文武不和,搞得朝廷上下人心离散;对外则在战与和之间拿不定主意,一会儿撕毁和约,驱使宋军反击;一会儿又派遣使者向金人讨饶求和,割地行贿……结果是既激怒了女真人,又寒了大宋将士之心,还在一系列堪称无谋的战役之中严重消耗了宋军的有生力量,大大削弱了首都的防御兵力。靖康元年八月,金太宗在时隔十个月之后,再次发动大兵进攻宋朝。第二次南征的金军依然以完颜宗望为左副元帅,完颜宗翰为右副元帅,分东西两路进兵。九月初,被金兵围困两百五十天之久的太原,终于在外援失败、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被金军攻陷,城中守将或战死,或自杀,居民十不存一。
太原失陷之后,宗翰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分兵占领汾州、晋州、寿阳。而宗望也在井陉击败了种师闵和种彦崧指挥的部队,然后回师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今河南安阳),基本摧毁了河北宋军的抵抗力量。
眼看着河北、河东战线彻底崩溃,汴京城门户洞开,女真人卷土重来,宋朝君臣惊慌失措,赶紧集结了十二万大军,交给名将斟直,让他把守黄河渡口,企图以黄河天险拒敌。
为了跟宗望争功,完颜宗翰率领少量先头部队抵达黄河北岸,看见对岸的宋军不但有备,而且貌似军威很盛,担心贸然渡河折了兵锋锐气,于是决定先扎营跟宋军夹河对峙。鉴于己方兵少,为了防备宋军偷袭,完颜宗翰又设计虚张声势,把军营中的大鼓都搬运到河岸边,让军士们轮流敲击,通宵达旦……
谁知仅仅是这一通鼓声,就吓得十二万宋军肝胆俱裂,“名将”斟直率先弃军逃命,十余万宋军在夜里一哄而散,彼此践踏而死之人不计其数,还有无数粮草辎重都便宜了追击而来的金兵。
一通鼓声惊破十二万大军……大宋官兵又一次在史书中留下了一页后世无法逾越的“辉煌”纪录。
十一月下旬,大批金军未经一战就突破黄河防线,再次抵达东京汴梁,国都已是万分危急。其时四方勤王之师不至,京师上下无不震骇,逃往江南、巴蜀者相接于道路。
——朝廷里当政的唐恪、耿南仲几人却是一心求和,与掌枢密院事的聂昌沆瀣一气,居然发军文阻止各路勤王之兵:按照这些士大夫们的观点,一是如果各地援军大至,人吃马嚼,汴京城没有办法供给保障;二来既已决议求和,就应该拿出应有的诚意来,还要置大军于城外,如此讲和就显得没有诚心。授人以柄的话,和议之事如何能成?宋朝在危机关头让这等迂腐士大夫执掌国政,再不亡国简直是没有天理了!
结果,各地官府之前得知京师军情紧急,相继筹集兵马向汴梁而来。哪知道才走到半道儿,就又接到朝中传来的令旨——散兵分屯各地,各回防地待命!于是这些忠臣们大为败兴,纷纷垂头丧气而归。
直到第二次开封保卫战前夕,宋钦宗才终于惊骇地发现,汴京城中的禁军在经历了这些年的用兵之后,或死或伤或逃亡,或出戌其它地方,此时全城只剩七万军士可用。而外地勤王的兵马也不见影踪,可是十多万金军却从河东、河北两路源源不断地胜利会师于汴京城下……眼看着城破亡国在即,钦宗皇帝这才猛然醒悟,赶紧罢黜一干主和派奸臣,换了主战派大臣何栗来当宰相,主持领导第二次开封保卫战。
然而,这位状元郎出身的新宰辅,虽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却并不擅长军事,而且面对着众寡悬殊的兵力对比,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脖乱投医之下,这位宰相大人和他的一干亲信部下,只得求助于旁门左道……于是,几位世外高人顿时横空出世,闪亮登场!
——兵部尚书孙傅一日读《感事诗》,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篇据说能进行预言的谶诗(有点像推背图、烧饼歌),见其中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从中得到灵感,下令大搜全城,在汴梁坊间寻到一个叫刘无忌的市民,又从殿前司龙卫营中寻到一个叫郭京的副都头(军职)。听一些好事者说这个郭京擅长六甲请神之术,能撒豆成兵,孙傅闻言大喜,立即奏禀朝廷,要求委以重任,希望能借他生擒宗翰、宗望。
此事虽然听着十分荒谬,可是在金兵围城那种人心惶惶的情况下,汴梁城中人人都盼着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不但皇帝信,宰相信,汴梁市民也多半相信了。而那郭京单看外表也颇有高人之风,说只要择日出兵,反手可致太平,定要把金人直赶到阴山方罢。
于是朝廷上下对郭京的妄言信之不疑,特批数万钱绢让郭京自己于城中招兵买马。而郭京也宣称要组建一支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的“神兵”,出城迎战女真人,势必可以一战破敌。此例一开,京城中卖药的、杀猪的等等三教九流相继粉墨登场,每日尽言兵事,似乎满城小民各个都有“孔明之明,诸葛之亮”了。
截止到这里为止,一切都跟历史上的轨迹没有什么不同。郭京这七千所谓“神兵”的出击失败,很快将要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北宋王朝在一幕幕超越常人思维下限的荒诞剧之中轰然坍塌。
——令无数汉家男儿为之扼腕的“靖康之耻”,即将在这座繁华锦绣的汴梁城内上演。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