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车匪路霸(1/2)
几天以后,哲宗下了一圣旨:授徐诚忻为安抚经略使,赐天子剑,替天子巡视江南各路。但具体是去做什么的,并没有言明。
经略使一职只是个临时职务,通常是朝廷派往北方为调整军事布署而设置的。徐诚忻是个武官,给这个职务倒也合理,只是让他巡视江南就有点耐人寻味了。只知道他是替圣上南下,又手捧天子剑,掌握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还真让不少人心惊胆战的。
接到圣旨以后,徐诚忻也没急着出发,拜访了几位朝中大臣,虚心听取了一些建议。当然只要是为了去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对他的这次出行有什么想法。最后他来到润王府,那位神龙见尾不见首的赵颜总算亲自接待了他。
这位王爷身材伟岸,面如冠玉,五官轮廓分明而详和,颌下三捋美鬓,赵家的子孙果然都生得一付好皮囊。走起路来不慌不忙,有板有眼,好象所有时间都控制他手里一般,完全是一付养尊处优的贵族气派。只有那双眼睛深邃幽窈,让人捉摸不透。
润王一开口就说自己只是一位闲赋在家的王爷,而你徐大人身为朝廷命官,又有要务在身,实在不宜来访,免不得相互客气一番。说起此行的目的,徐诚忻只说是为圣上巡视民风,顺道再去看看淮南、江南东路的灾情。
润王点到即止也没有多问,只是说你徐大人年少有为,如今又是圣眷正隆,正是为朝廷建功立业之时。此去江南应万事应以天下百姓为重、洁身自好,努力为圣上分忧才是等等。
徐诚忻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暗暗痛骂:你个老贼,做个天下第一的蛀虫还不知足,还总想着那把龙椅。就算想当皇帝也就算了,还tm的去跟辽人搅在一起,哥最看不惯就是这种吃里扒外的汉奸,早晚做了你。
送走了徐诚忻,赵谏从后堂走出来,皱着眉头问道:“父王,姓徐的怎么会想起来跟您来辞行?上次孩儿欲收他为门人却被断然拒绝,难道现在他又后悔了?”
润王摇了摇头,说:“此人与赵煦向来亲近,现在又成了国舅,他攀上了圣上这层高枝岂会再将我们瞧在眼里?”
“既然如此……”
“如果我猜得没错,他这次来访叫做:画蛇添足,也叫欲盖弥彰。”润王眼中精光一闪,道:“此人留着早晚是个祸害,让你的手下找地方处理了,手脚干净些。”
“这个容易,此人屡次坏我们好事,其实孩儿早就想这样做了。”赵谏又有些不解,问道:“只是父王为何说他是画蛇添足,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前些日子赵煦宣为父进宫了……”
“他怎么会想来找父王您呢?”赵谏心中一惊。
“是啊,平白无故的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润王道:“表面上说是与宗亲叙旧,可言谈之中多有警示之意。看来赵煦此人也不笨,已经察觉到什么了。”
“这定是高太后搞的鬼。”赵谏愤愤不平,“当初要不是她将父王硬召于宫中,那陈桥的几万禁军又能奈我何,大事早成了!”
润王也颇为遗憾地说:“本以为外有辽人搅局,内有心腹之人起事……怪只怪自己考虑不周。老太太阴险得很啊,临死之前必对赵煦有所交待。赵煦一亲政就撤换了大批官员,多年的经营损失大半啊,连辽人都不愿再与我们合作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求稳,拼死一搏或能险中求胜。”
“如今赵煦已经对我起了戒心,他岂有不知的道理?而且杭州的周通判就是栽在这个徐诚忻的手里,看来此人还是有些能耐的。只是……”他冷笑几声,“毕竟还年轻。他若不来,我还不能肯定,但他却主动来向我告知此行的目的,分明是想稳住我,好让我不对他起戒心。”
赵谏一想果然有理,不由对徐诚忻大为忌惮,忙告辞要去布署暗杀之事。
润王叫住他说:“此人不同于周通判,乃赵煦心腹之人,事发后必会让朝廷大动干戈。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让自己人去办,即便如此也要保证追查不到咱们身上。”
赵谏答应一声急急下去了,润王继续沉思了一会儿,叹道:“可惜了,这样的人才竟不能为我所用,既如此只能将他除去了。”
第二天,处理好一切的“人才”徐诚忻向哲宗辞行,带着刘武和五十多名铁卫营士兵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铁卫营的事晢时交给陈友直等人,一万五千名士兵没用多久便已满员。毕竟铁卫营的地位不同,再加上易州的那一仗,早就让它名声在外了,所以招募起来非常顺利。
军器监在海聋王的主持下也已经正常运转,徐诚忻交待:所有火器加足马力,加紧生产,凭他们现在的这点人手,除去平时训练用度,再真的打起仗来还不知够不够用。
易州的项钟父子那里直接送过去三十万两白银,言明:这是所有的本钱,通关文书到范大人那里讨要,能赚多少看你本事,一年要是赚不到三五百万银子就别来见我了。
事情办完,银子化光,徐诚忻也就安心了,举着钦差大臣有仪仗威风凛凛地开出城门。
才走出没多远,忽从后面追来一骑,马上坐的竟是哲宗的护卫范斫。对于这位“闷葫芦”,徐诚忻还是挺尊重的,做保镖做到这么专业也是不多见的。
“范兄,圣上还有什么话要吩咐我吗?”
“徐大人,圣上只是命我与大人同行,一路听命于大人,以保护周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