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新戏(1/2)
华林每个月部门各自开月度会议,三个月开一次全公司高层主管的季度会议,季度会议除了讨论新案,总结报告,就是用来公布人事异动跟调整公司方针。
但按照陈莉的话来讲,季度会议是用来“练习睁眼放空冥想的地方”。
因为绝大多数的企划案早在开会前就已经私下打点好,会议上只是用来进行形式上的表决而已。
需要林曦同意的企划早在前几天就送到她桌上,让她看完后签字。
会议是例行公事,会议一开始先总结上个季度的收益以及利润,要求亏损跟成长不如预期的部门写检讨报告。
再来是部门间人事的调动,有人离职,有人升职,有人调职。
“小林总有没有什么建议?”人事部主任问林曦。
老员工一直都是称呼林平新为林总,林曦任职后,他们都叫她小林总。
只有基层还有新进员工会叫直接称呼林曦为林总。
林曦摇头,“没有意见。”
通常她在会议里,“没有意见“这句话要重复至少十次。
“那现在针对下个季度华林的营运方向发言。”
“根据去年开始筹备的企划a组,对于新的戏剧投资项目……”
“关于这点,我有些疑问。”林曦直接插话,“这个企划案的组长是谁?”
“是我。”面容寻常的中年男人举起手。
“吴组长。”林曦把目光投向他,“当你提出这个古装剧投资企划时,有针对这方面去作过风险评估吗?”
“这是当然的。”吴组长回应极快,“华林有优秀的风险评估团队……”
“所以报告上写出最多损益打平,甚至有可能亏损,你在缴交企划案时,觉得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吴组长叹口气,用无奈的眼神看着林曦,“小林总,我眼睛没有瞎,这已经是我们所能做出来最好的方案,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全新的领域,与其去考虑获益,不如先求稳,用熟悉的模式先让华新娱乐在影视界中做出作品,虽然不会多么夺人眼球,但至少中规中矩不出错,等之后累积更多的实力,再去挑战更高难度的选择也不迟。”
吴组长深怕林曦听不懂,耐心详尽的解释,说完还补了一句,“年轻人有冲劲很好,过犹不及。”
林曦看到他们交头接耳,露出‘看吧,不意外’的眼神,她仿佛能听见他们低语。
“当初做电视剧不是她要求的?现在给出来又不满意,女人就是麻烦,标准老是在变。”
“华林本来发展得很好,何必去开拓自己完全陌生的方向,想要证明自己却拿公司当赌注,要不是吴组长他们一直卡着,公司早赔光了吧。”
林曦深吸一口气,“我记得在最一开始就说过,我需要全新的剧本,来展现华林对于拍摄影视的决心,就算找不到符合我要求的选择,也绝对不是拿一个早就拍烂的剧本给我吧?”
“‘金华风云’不是拍烂的剧本。“吴组长反驳,“它在二十年中翻拍过三次,电影也改编两次,收视率票房极为稳定,可以稳定回收成本。”
“在估算的时候,甚至把华新初次尝试的可能损失一起算进去,才会出现打平或是小亏的结论,如果我们操作的好,完全能挣钱。”
赚一万是赚,一百万也是赚,但能明明做了赚一千万的选择,为什么最后只赚了一千块?
林曦妥协,“那为什么是选择初代演员?如果要挑的话,应该要像其他翻拍剧一样找新人才对?”
“小林总,这也是评估过的。”吴组长带着微笑,“华新作为新的娱乐公司,需要一个新的噱头,我们认为找初代演员重新诠释,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免费宣传。更何况在娱乐圈里,华新只是个小公司,我们没有实力去跟其他经纪公司竞争有潜力的优质新人。”
“而其他水准不够、不稳定的新人,不是我们该考虑的,毕竟林总曾告诉我们:‘第一步要站得稳,将来才能走的高。’,这句话与小林总共勉。”
吴组长拿出林平新来压林曦。
林曦觉得完全逻辑不通,“有些配角可以妥协,不需要太突出的演技,只要颜值能吸粉就好。”
“如果是长相出色的流量偶像,给他太多的镜头容易在与其他老戏骨对戏时产生落差;而镜头少了,就做不到吸引粉丝的要求,与给付给偶像的薪酬获得的效益不合,性价比太低。”吴组长揉揉眉头,像是在□□自家孩子,“还是小林总认识哪个演技好又上相的素人?或是有交情好的流量演员愿意友情参演?”
林曦哑口无言。
她再笨也知道,要在娱乐圈站稳,绝对不是靠一个中规中矩的翻拍就能成功,最好是能在一开始就吸引大量眼球。
他们给的理由非常充足,每一句都很有条理,讲到后来林曦都怀疑起自己,是不是真的就像他们说的?
他们给出的方案是“在不赔钱或是损失最少的情况下拍完一部戏。”
而林曦想要的是“在华林可以承受的范围下,拍出一部足以作为代表作的作品。”
林曦当然尝试过去接触一些她觉得有潜力或是能合作的演员,就算背后母公司是华林,也不能掩盖住华新没有任何娱乐圈资源的事实,拍的又是烂掉牙的翻拍剧,那些珍惜自己演戏生涯的演员当然不愿意接受。
拍一部戏的时间很长,让他们愿意接演的原因,不外乎是剧本出色,或是拍摄噱头足够的人气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