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大风起,云飞扬 二(1/3)
蔚蓝的天空中有鹰在一朵朵棉花般被风吹着缓缓飘动的云絮下回旋不止,鹰啸声被底下来来往往、此起彼伏的谩骂声覆盖,某一刻,一枚箭矢冲天而起,刚好俯冲下来的鹰顿时被一箭射落,扑腾着翅膀掉在双方之间的空地上,随后又一箭、再一箭,那鹰在距离营地三百步开外的地面上抖动几下,失去生息。
“蓟侯好本事啊。”
望楼上,几名士卒与杨凤对拿着手弩的公孙瓒吹捧几句,公孙瓒将手弩还给一名士卒,笑了笑,“有这小尺校准,哪里是什么本事。你们不知道,昔日我等练弩,那都是不容有失的,差个一两步的距离,便算武艺不精,发弩官便要判杖刑了。如某家这般凭着太守身份进去练手艺的,也是如此,算是打出来的本事了。不过当初还有神弩手效仿古人,拔掉小尺凭眼力射靶子的,箭无虚发,那才叫真正的本事好呢。”
他望了望三名捧着手弩有些紧张的士卒,“你们也别怕,人来了尽管射,有这小尺大概校准,这东西没用几次就能射到人了,人一多,更是随心所欲便好。至于箭矢,别怕浪费,某家绝不会怪罪你们。说到底,倒也是这黄间的问题了。就这偏差了两三斤、小尺还不准的黄间,也就为了赶进度才造出来。若是官府,那都是几斤几撮都要记录的,小尺也会校准,一点都不容有失。那种弩,但凡是有点熟练的人,只要瞄准的久一些,不会射不准。如今么,放宽心吧。”
这批十石大黄弩有两千左右的数目,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荀彧在担任辽东太守后就派人私造的,当然,包括六十架床弩、一百架炮车在内,其实都有公孙瓒的怂恿。
打仗嘛,拼的当然不只是人,还有科技,在得知刘正等人拥有马蹄铁这种发明后,公孙瓒结合以往了解到的属于刘正的农庄私学,联想到刘正或许养了一批技艺不凡的工匠,此后确认下来,便与荀彧洽谈,让出自己兵符的同时,也将有关战争器械方面的合作给谈了下来。
这方面荀彧自然同意。毕竟此次是铁了心要让乌桓彻底臣服,完全将乌桓稀释汉化,幽州局势会变得极其紧张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在蓟县官吏各有异心的情况下,大局上荀彧自然也希望能够由自己这边控制住局面。
另一方面,惹出这么大的祸事,便是刘虞在卢植的牵制下暂且默认了他们的胡来,荀彧也怕被卸磨杀驴,令得这些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这批军械其实也有震慑旁人的意图。
于是在得知公孙瓒知道这些军械大概怎么制造之后,双方一拍即合,此后公孙瓒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除了调度手下两万人马,其实也是在暗处指点手弩、床弩、炮车的制造——前者其实也就几封信的事情,后者才是他消失不见的主要原因。要不是那地方不让他的人进去,他也有些私心,甚至有心制造拉力更大的腰开弩,训练一批人为了这次战事服务。
然而,也是公孙瓒在涿郡西北面太行山脉的一处偏僻山谷内居住的一个多月内,才了解到刘正等人到底有怎样的底蕴——甚至于,他看到了刘正荀彧这帮人藏在内心深处的宏图伟略。
研发连弩,铸造一种叫袖箭的东西,改进竖炉炼铁的模式,乃至于试图突破当下使用造价相对昂贵的铜大批量铸造箭簇的固有模式,研发铁箭的新形态……这等革故鼎新的事情,竟然是刘正早在四年前就通过张轲在琢磨的事情了。
此外,他还从一帮匠人口中得知,还有另外一大帮人,甚至青州那百万黄巾军中也有很多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人参与其中,在这两三年中,更是改进硝石、屯田、练兵、经商、绘制地图,以及参与编造地理、人文方面的书籍……
而且,在他贿赂、拉拢匠人的事情被荀彧的人发现之后,他被带到了山谷深处的岩洞里,在那里,他甚至看到了卢植、荀爽、郑玄等几位名士的大量书信。
其中针对由刘正提出的科举制与如今的察举制做出了大量辩证,也对大力开放书籍、设立什么图书馆做出了利弊的讨论,甚至于对以法治国还是以儒治国,亦或以法为主儒为辅的治国方式也做出了一些假设,整理了一些局部实验的可行性方案,种种种种,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都是他以往不曾想到,也不曾接触过的全新内容。至于一些传统的经籍典策、注解辩论,乃至于五花八门的技能总结,那更是数不胜数。
让公孙瓒意外的是,他会被允许进入岩洞里,倒也并非是荀彧那些人拿他无可奈何后破罐破摔,而是试图让他以武将的身份参与到那些观点的辩证中。
而在他内心有些抗拒为刘正做事,同时打算欲擒故纵而拒绝之后,有人还让他看了有关曹操、孙坚、朱儁、皇甫嵩等人及相关人等对于兵法军纪的总结。
按照那些人的说法,这些东西都是刘正、荀彧或是委托卢植,或是与曹操、孙坚平日书信中整理出来的,便是为了集思广益,让大汉走向更好的未来。往后这些书卷也会被署名作者一代代流传下去,惠及子孙,有可能的话,甚至会交给小皇帝,当做小皇帝以及那些皇亲国戚往后读书的参考教材。
流芳百世、帝王贵胄的御用典籍、惠及子孙……诱惑不小,不比实质性的军械装备差,公孙瓒当然也心中惊奇脸上“勉为其难”地配合了,此后,他也从这些内容中看出来了,刘正等人所做的事情,是真真切切想要三兴大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