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又决6(1/2)
主管商椎和舶务诸事的海事曹正柯山梦,再次回到徐州彭城的时候,只觉得日新月异的又有一番变化了。
只见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焦煤的气味,而远处纵横交错的运河之中,拉出长长烟迹的长挂水轮拖船,正在浪花翻涌只见相互交错着穿梭往来着,不断从各处大小码头吞吐着堆积如山的货物和转运着成群结队出行的人们;
这不由让他在心中为之一动,曾几何时内河船运上靠烧煤驱动,还是众所围观稀罕物的水轮船,现在已经发展壮大到了这个地步了。当然了,据他所知的内部消息,在已经基本平静下来的渤海内环,也开始使用这些锅骡机改造过的白料、数百料海船,在风浪较小的近岸承担起输送往来的日常任务,而让那些原来的风帆客舶、海鹄快船纷纷转行他处去了。
而且,在他领下的舶务部门之中也开始有人亲眼见过,来自大都督府的水师将官和军造大匠,正在试图在论证和实验当中,将这种只要烧煤就能持久出力的机关之器,安装到载量更大的海船上去,作为远洋行驶的助力和驱动,一边在遇到传统的无风带之后或是风向、潮流不利的时候,有足够的辅助动力帮助海船摆脱出来。
然而一想到将来有可能在海上航行的,都是这种冒着景,他也不由有些莫名激动和带感的憧憬了。然后,又很快收敛心思回到了现实的目标当中。
这些年南北之间的分合既立的矛盾与冲突,期间收到影响最大的所在无疑是他所领导下的部门了;贸易萎缩、航路断绝,财税锐减,各处港口相关的产业和领域一片的萧条,从帆幅如云道门可罗雀,全靠官方的后续投入和扶助转型,才得以以相当艰难的代价,将原有的局面和规模给勉强维持和坚守了下来。
在最艰难和困顿的时期,他甚至亲自带头随船出海去做那外洋捕鱼的粗贱活计,成为那些满身鱼腥和汗水的人群中一员,而不是心安理得无所事事的待在岸上,享受他一个字也不会少的俸禄和待遇。
好容易才挺过了那段分外艰难的岁月,等到随着淮军水师四出游曳的招展军旗,重新开出新的海路和航线,也再度铺满和遍布了东海、北海与黄水洋的海陆之间,而渤海也变成了淮镇所环抱的内海;那些曾经忙不迭避而远去或是不告而别的船商和海客,也不得不低三下四的卑言哀告苦求着做那覆水重收的勾当,只为在淮镇愈发广大的治下,重获那小小的一席之地,而不是被人淘汰在新兴的海上格局之外,;
但是这番就此苦尽甘来或说是扬眉吐气、拨云见日的再兴局面,对他而言这还远远不够;曾经的登州遗民和故旧们,好歹也算是淮镇初立之时出力甚多而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虽然这些年大都逐步安定下来,又又许多人因为各自的职分散布在天南地北了,但一些基本的联系和纽带,还是有人在私底下继续维持着。
而在淮镇内部历史沿袭所形成的这些,南北参差的大小派系与部门团体当中,这些登州遗民所代表曾经本地土族的身份,就显得尤为微妙与特殊了;他们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还是主要还是集中商业领域和海外贸易网络和布局上,反而在淮地本土的权力格局当中一直缺乏什么存在感。
这原本是这些带有故登州镇色彩的人们,一种用以远离是非而避免卷入纷争的基本态度和超然立场;然而这种有所游离在外的现状和情态,现在却到了不得不有所改变和的时候了。
随着淮镇这些年不断的攻城略地而席卷偌大的北地,王霸之业的气象和格局已经逐步凸显和成型起来了,而这些登州遗民却是依旧还是在原地踏步的保持老样子,眼看就要落后和掉队在新时代、新气象的前夕,甚至可能就此缺席未来成就大业之后的权力架构,而成为被时光给淘汰和遗忘的边缘群体,这怎么又叫他能够甘心呢。
他固然不在乎自己的毁誉得失,而不惜维持被上许多骂名和为许多人所不了解唾弃之,但是他对于这些一同逃出生天而公国患难的登州故旧,还是相当挂记和牵念在心的。因此,哪怕他平时要极力的避嫌和置身事外,以免给人结党营私的口实和嫌疑,乃至引起上位者的猜忌;但是现在也不得不为了这个群潜在群体的将来与前程,豁出脸面来有所表示和作为了。
因为,无论是来自安东的辽东、辽西(罗藩故旧和)派,还是传统的江宁——润州系,或又是从新罗藩发展起来的海东派,来自夷州等地的海藩一脉,各种新旧的派系和地域群体,都开始逐步发力和暗自竞争起来了,只为了在未来的全新政治格局当中,获得一个最基本先手和位置次序。
。。。。。。。。。。。。。。
而在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的河北道境内,沿着太行山脉分布的全新堡垒和长墙,也由当地被用粮食布匹所征发起来的民壮,被逐处逐段的建造起来。
随着西军逐步收缩兵力和相继转为守势的消息确认之后,我也由此在部分衙前军和亲直营的护卫下,开始踏上返回徐州的归途。
毕竟,这些意外追加的战事和计划外的目标,已经消耗了淮镇为战争所储备大量的资源和动员起来的人役;需要我回去后从宏观大局上进行调整和补救,以将其后续的负面影响和潜在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
况且,一路马不停蹄的北征平卢道转战山前山后,又折转到河北境内做那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