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虚怀若谷的吴三桂(1/2)
王福臣反抗朝廷,在西北边境为非作歹,四处作孽,成为当地的一害。急需朝廷去安抚。
消息传来,康熙心里愈加不安。南方正在搞藩镇割据,反抗朝廷,西北又有王福臣遥相呼应,反对朝廷。前路有虎,后又有狼,怎么办?康熙陷入苦恼之中。康熙明显地感觉自己能力的不足。
康熙分析道,王福臣究竟是单独一家,势力又小,易于攻破。他决定先斩断魔鬼的爪牙,先从制伏王福臣下手。
对于手握重兵雄踞西北的王福臣,康熙用的是恩威并用的手段:先用武力把他制伏,让他断绝与吴三桂所有的关系,再给他恩惠,使他与朝廷一条心。
这就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康熙决定实施这个计划。他派能征惯战的图海去完成制伏王福臣的任务。图海带一支军队来到平凉城下。图海率兵攻城攻了几个月,但难以攻破。鉴于王福臣躲在凉城的实际,面对城墙高筑,难以攻破的平凉城,图海无计可施。躲在平凉城的王福臣暗暗得意,康熙奈何不了我,吴三桂也奈何不了我,他们只能都争着跟我王福臣联系,从此我王福臣是个香饽饽了。
这边王福臣还做着黄粱美梦,那边的克星图海在绞尽脑汁要打碎王福臣的美梦,完成康熙交给的任务。
图海想尽各种方法攻破平凉城,但是都无济于事。平凉城太坚固了。无计可施的图海最后想到用炮轰平凉城来制伏王福臣。
图海跟康熙提出申请,康熙给图海调来了三十们大炮。这三十门火炮闪闪发亮,像是刚刚生产出来。图海让三十门火炮在平凉城外一字摆开,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海一说:“发射。”。装了炮弹的三十门火炮,依次点了音信一起发射,齐轰平凉城。
“轰,轰”的隆隆炮声,一下打碎了王福臣的美梦。王福臣惊醒了。他看到满目疮痍的房屋,看到尸首横飞的士兵,他一下害怕了:美梦做不成了,必须去正面面对康熙或者吴三桂。
这时候康熙又进行第二步策略。康熙找来王福臣的儿子王吉贞,让王吉贞给他父亲王福臣写了感人至深的一封信,并亲自签名,并让王吉贞亲自送去。王吉贞深感自己任务的重大,深感对父亲前途的担忧。他在担心中,踏上了西去西北的路程中。
王吉贞抵达平凉城后,交给父亲康熙签名的那封信。王吉贞传达康熙的口谕:“王将军若是迷途知返,朝廷不会不重用的,继续让你担任陕西提督,永世罔替。父亲,依我看,还是考虑一下。”
王福臣看完后,他对他儿子仔细地分析了形势:“别看康熙呜呜喳喳,其实他没多少兵力,要赢吴三桂,他要费很大的劲!咱们就看形势,作壁上观,谁家有赢的希望,咱们就向谁。”
弄得王吉贞也对他父亲没办法。他让士兵把图海军的大炮炮弹轰炸而倒的城墙补起来。王吉贞也对他没办法。王吉贞也深知康熙,他担心父亲不是康熙的对手。
王福臣要再挺一挺,再看看,静观形势的发展。但是,城里的形势更加严峻了:城里已经没多少可吃了,为了活命,军中开始有人悄悄杀马了,更使他恼恨的是,有人竟然悄悄地出城,投入到那边去。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屡禁不止。
平凉城里的境况每况愈下,饥饿的人们都在用恶狠狠的目光看着王福臣。王福臣对此打了个寒颤。他知道,自己已经人大活儿了,成了众矢之的。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他知道众怒难犯的道理。
守卫城墙的士兵们也快断粮了,士兵们怨声载道,守卫城墙都不那么积极了。王福臣又跳又骂,但对于饥饿的士兵不起作用。这时候图海的大炮又轰响起来,又炸塌了一大片城墙。
这回城里没人再修了,城里已经严重缺粮了,任王福臣怎么骂都无济于事。王福臣只得望着倒塌的城墙发呆:难道这是天意吗?天要绝我吗?
这时候王吉贞又发起劝说活动了:“父亲,给自己留条后路吧,现在改弦更张也赶趟。我们兄弟几个的生命要紧哪父亲。”
王福臣这回是被逼到墙角了。他使劲砸了下面前的桌子,心里又气又恨。他恨吴三桂只动嘴,不来实际的。恨康熙手段太拙劣,使他无路可走。他恨的东西太多了,唯独不恨自己。
最后,在孤立无援,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王福臣才决定向朝廷投降。
消息传到京城,康熙思量了很久。他在想王福臣这件事怎么处置。按理说,作为反叛的朝廷大员,王福臣罪不容赦。但是,当时是朝廷最艰难时期,不宜四处树敌。遂康熙决定对王福臣进行赦免,让他继续担任甘肃提督,加太子太保。这等于升了王福臣的职位。康熙让他继续让他带兵雄踞西北。
明珠劝康熙:王福臣贼心不死,南方一旦闹将起来,王福臣一定会死灰复燃,皇上要慎重啊。
听了明珠的担心,康熙笑道:“王福臣这人是反复无常,但是就怕有人能治他。我相信这一次他得到教益了。”
得到了康熙的赦免,王福臣反倒心里不安了。他心想按照常理,王福臣的罪不容赦免,他怀疑康熙放长线钓大鱼,最后收拾他。王福臣想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又想到现在自己孤立无援的处境,最后王福臣留下遗书,请求朝廷不要株连他的家人,王福臣最后选择了自杀。
王福臣就这样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康熙听了这个消息,沉默了好长时间,他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