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康熙一心为人民(1/2)
三藩一灭,除去大清身上致命的痼疾,使康熙看到了大清未来的希望。对此,康熙心中十分畅快,精神也非常兴奋,治理大清天下的信心更足了。
这天,天气非常冷,康熙由于心里亢奋,只穿了一件薄棉袍,就神采奕奕地召见众大臣。
看见康熙皇帝满面春风地进来,众大臣也受了感染,心里高兴,连忙跪下请安。
大家理解康熙。这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皇帝,在差不多半个国家落入三藩势力的情况下,从容镇定,沉着地指挥作战,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众大臣从康熙身上,看到了大清的希望。
大家都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如果说,以前是应付场面,而今则是真心的表白。
康熙摆摆手说:“众爱卿平身,当初局势的危险,你们也感觉颇感危机,国家差点改天换地。多亏了大家的用心辅佐,才解了朕的心头之患。为了奖赏大家,朕给大家发点东西。”
皇上会发点什么呢?大家都在猜测,金银?珠宝?或是别的珍惜宝贝?
正在这时,在大家希冀的目光中,一名小太监手托一个盘子走上来,给每位大臣发了一个小黄带子。大家不知是何物,都面面相觑,直感觉出袋子沉甸甸的,还沙沙作响。
看见大家疑惑的神情,康熙得意地笑道:“这是稻米,是朕亲手种的,这比赐你们金银珠宝要贵得多。”
大臣们都附和皇上,“皇恩浩荡,谢万岁。”
看见众大臣惊讶的目光,康熙笑着说道:“朕奉老祖母之命,从康熙八年便试种,但是一直没有成功,直到去年才有了收获。这件事只有朕和皇后知道。众爱卿说说,你们可知道朕种稻的意思?”
康熙的问话让众大臣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是为了显示皇恩浩荡。”
有的说:“皇上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期望天下太平。”
康熙听了,都摇摇头。这表示,他们猜的都不对。
那时候周培公还没有去东北去守皇陵,他就站在一旁。只见他沉思了一会儿说:“臣认为,皇上是为了让天百姓的生活更好。臣猜测皇上可能认为,为今之计,只有重视农事,勤于耕种,发展经济,天下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皇上下田劳作,是为了给大臣们以及全国的百姓做出表率。
康熙点头说:“周培公所言极是,朕确实是这个意思。不过朕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在北方试种稻子,经过朕的实践,证明了北方也一样种出稻子。朕琢磨,往后国库会充实,百姓生活会安逸。”
平定三藩的胜利,使康熙看到了大清前途的光明。也使康熙信心倍增,激发了康熙热爱生活的热情。试种水稻,就能使直隶、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改变饿殍遍地的局面。
三藩被覆灭,使康熙信心十足。信心十足的康熙就想把大清的一切事情都办好。
可信心百倍的康熙发现一个使他很不满意的地方。当时朝中的某些状况使他兴致败落。
有时候上朝的时候,有时遇到一些有关当时的科技问题。可是当他询问大臣们时,他们不是摇头,就是低头。他们的表现使得康熙心里很生气。这些人把一切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仕途上,放在变着法子捞取钱财上,用在如何欺压百姓上,而在科学方面却是空白的。
官吏的素质太差对于踌铸满志的康熙,犹如扑面泼来的一盆凉水。这个情况怎么能好好地治理国家?怎么能成为百姓信任的父母官?
康熙觉得有必要提高官吏们的素质。经过仔细筹划,他在京城的畅春园的蒙养斋办了一个“算学馆”。他明确地指示,要打破惯例,广招人才。因此招了很多学生,免费为他们上课。有时候,他竟亲自来授课。因为康熙是个学贯古今中外的人。
大家都如雷贯耳的学者,如著名数学家梅钰成、明安图就是在这里学成的。
不但如此,康熙自己还是个很动脑子,很勤奋学习的人,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学有成就。再古代皇帝当中,康熙所获得的成就屈指可数。
那时候,钦天监是古代朝廷里专管天文日历方面的机构,他们负责给朝廷送上准确的天文报告。其中,古观象台就是史上最早的天文台。
有一年春末,钦天监官员给康熙送上一份报告,上面写明“今年夏至在某月某日午时三刻。”康熙一看,立即觉得这个报告计算不准确。因为报告中精确到分,他觉得还应该精确到下一位。
康熙是严谨的,他绝对放不过这个微小的错误。他当即拿出笔来算了一下,是午时三刻九分。这比报告上的数字精确。他又算了一遍,结果相同。
他看出钦天监的官员做事有问题,这是一切都要求严格康熙所不允许的。康熙放不过一切的马虎和敷衍了事。
康熙就出了养心殿,骑马出了城,向观象台疾驰而去。
来到钦天监,他安抚惊慌失措的钦天监人员,就快速奔上观象台上。康熙熟悉地操作天球仪、黄道经纬仪等仪器。康熙这样熟悉这些,是因为他经常研究操纵这些仪器。
康熙一边观测,一边令工作人员记下各种数据。
然后,康熙亲自计算。他命工作人员自己在观测一遍,并进行计算。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康熙的计算结果与在养心殿的结果相同。这个结果和钦天监官员的计算结果相同。这就是说,钦天监官员的前后两次计算结果出现了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