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1/2)
见到砂糖这一样货物,耶律不花对这里就有了信心。哪怕别的生意不做,只从这里大量批发砂糖回契丹,就是好大生意。实际上大航海时代,糖的生意还要大过茶叶和瓷器,这本就适合大宗贸易。
此时糖的产地以川蜀为主,浙东一带次之。至于后世种甘蔗最多的广南地区,仅在番禺地区有零星种植,其余地方还没有发展起来。川蜀货物出来,最便捷的是翻越秦岭,进入陕西路,再运入中原。这个时候火山军的地理位置,就远强过雁门寨,有渭河黄河水运,运费便宜不少。
耶仔细收起来,继续逛集市。
沿边地区的民间贸易与内地不同,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山里的蕃户,财物以牛羊为主,每处集市都有一个庞大的牲畜市。蕃人到这里卖了牲畜,再到其他地方买些日用品。
作为契丹人,耶律不花身不由主地就到了牲畜市里。这里热闹非常,不过这个季节牛羊不多,倒是驴马不少。卖牲畜的蕃人都蹲在太阳下,三三两两说着闲话,一些汉人四处走着看牲畜。三五个牙人在人群里察颜观色,寻找着合适的买家。
耶律不花一入市,几个牙人就眼前一亮。一个穿着羊皮袄的汉子走上前来,低声道:“官人要买什么牲口?驴?马?还是骡?小的马六,贩卖牲口几十年,必能帮官人买到合心意的。”
陶十七道:“这是知军官人贵客,到这里闲逛,并不买牲口。快快走开,浪费唇舌!”
马六认得陶十七,听了有些失望,道声打扰,退到一边,继续寻找买客。这些牙人互通声气,不一会都知道耶律不花不是买客,再没人上来询问。
很多蕃人不会做生意,甚至有的言语不通,到了这里都是靠牙人。每有人赶着牲畜进来,几个牙人便一拥而上,看明白了牲口,问了大致价钱,便四处寻找买主。生意做成了,他们从中抽头。这是乡村集市的特点,涉及到大宗买卖,必有牙人。买卖双方互不认识,涉及金额过大,无人撮合,生意很难做成。
官府也靠着这些牙人实现对集市的管理。比如火山军规定这里不得买卖军马,只要中格的,牙人见了要先报官府,官府来人确认,中意就买走,不中意的才允许继续交易。官府要买什么东西,也是提前通知牙人,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物。
自太祖时起,便就规定对草市之类的百姓小额交易不收税。集市上收税的地方实际不多,只有那些生意做的大的专业商人才缴税。杜中宵学习前世的制度,对这些人实行登记制度,固定税额,虽然税少了些,管理却方便。集市的管理,主要是靠牙人。
耶律不花四处闲逛,见这里的马大多入不了眼,不要说军马,连日常骑乘都不够资格。偏偏生意还火爆得很,忍不住问陶十七:“十七郎,这里的马都驽劣不堪,怎么还这么多人买?”
陶十七道:“我们这里缺马,比不得北国。这些马虽然不堪,但用于拉车耕地,勉强能用。来这里买的,都是附近农户,买回去做农活的。若是骑乘的好马,乡间的集市上哪里能够买到?”
耶律不花听了笑道:“只听说用牛耕田,马也可以耕田么?”
陶十七道:“将就能用。这里地薄,耕得浅一些,也能种地。只是用来耕田,马比得不骡,骡又比不得牛。郎君看这集市上,都是骡最好卖,价钱也比马高。”
耶律不花点了点头,当作在这里见到的异乡见闻,原来汉人还用马耕地。
马的拉力较小,而且耐力不好,用来耕地实际不好用。好在这里土质疏松,一些山坡上的旱田,耕得较浅,用马也能耕。而且马能用来拉车,这一带又好放养,对农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前这里是不用马耕地的,营田务开垦的时候杜中宵试着用,给了附近的农民一个新天地。用马耕地就需要有适合的挽具,营田务的工场制做这些东西,又开辟了新的市场。
在耶律不花的眼里,这处牲畜市场实在乏善可陈,跟契丹境内比起来差得远了。没有办法,宋朝缺马,市场自然也显得寒酸。略看了看,耶律不花便另一边的出口走去。
到了出口附近,就见到地上摆了几个摊子,售卖牲畜使用的各种物品。走到这里,耶律不花一眼扫过去,便就停住了脚步。这几个摊子非常不起眼,但上面摆的东西,却让耶律不花大开眼界。
从马鞍到套到马嚼到马缰绳,一直到马蹄铁,一应俱全。耶律不花看得出来,这里的马鞍不是用来骑乘的,过于偏小,孩童也坐不上去,以前在契丹并没有见过。实在忍不住,弯下腰问卖货的主人:“主人家,你这马鞍这么小,要来何用?便小三岁顽童,也坐不上去。”
那主人抬头看了耶律不花一眼,见不是个买货的,懒洋洋地道:“你这客人好不晓事,这又不是骑马的鞍子,用来套马而已。没了这个东西,如何拉车?如何耕田?”
耶律不花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用,不由有些讪讪。契丹境内的马车比较粗糙,不如宋朝的精致。耶律不花想不到,就连乡下的马车都用到如此多的部件。最让耶律不花吃惊的,是这里有许多铁器,就连马嚼子也是精铁打就,如果在契丹境内定然价钱不菲。而且在这边远之地,竟然有卖马蹄铁,让耶律不花觉得不可思议。马蹄铁早就发明出来了,但一直到这个时代,应用也不普遍,就连军马都有许多没有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