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商路(1/2)
天一天比一天热了,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六月。中原的新麦下来,铁路即将通到居延,胜州开始紧张地备货,准备向居延那里发粮。
路边的酒馆里,赵成山对古员外道:“铁路已经到了居延,说不定下年就修到了伊州,以后西域运货物到中原方便了许多。你是伊州人,可以从那里运货过来,卖到中原去。我家里在并州有店铺,极是方便。要想卖到中原也可以,再找一家京城商人即可。”
古员外道:“节级不知道,现在西域的商人贩运货物,北路高昌,而后北上入契丹的上京道,到了丰州之后过阴山,而后到河州。南路则由约昌城入吐蕃,而后到青唐,进秦州。伊州正在中间,南北两路都不走那里。本地出产的货物才多少?没有商路,便就没有货物。”
赵成山道:“铁路通到伊州,以后的商路必然是要走铁路了。高昌到伊州不过数百里远,贩运货物还不容易?就是南方宝货,也可以走伊州。”
古员外摇了摇头:“按说应该是是这个样子,可依我得到的消息,可不是如此。高昌知道宋军要进伊州,又不想臣服,正与黑汗谈判呢。只要两家合起来,都不开通到伊州的路,哪个有办法?此次我回伊州,还要另想办法贩货呢。现在的伊州,就是夹在中间没人理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商路。”
赵成山听了,不由有些着急:“你好不容易入中原一趟,赚了些钱财,怎么肯放弃这条路子?铁路到伊州,商人必然从那里走,谁又能够拦得住!”
古员外道:“节级,商人贩货,是要地方政权允许才可以。如若不然,为何汉武时通了西域才有商路?地方不安定,路上行不的,什么商人也做不起生意来。”
赵成山点了点头,有些郁闷,吃了口酒,问古员外:“那我看金三那里,一直商队不断,生意十分兴隆,他是怎么做的?”
古员外道:“如何能跟金三相比?他是西域数得着的大商户,不知多少家店。而且网络一直向西不知到哪里,货物从来不缺,不是我们这些人能比的。”
古员外是随着陈希志入京的商人,在胜州住了一个多月,与赵成山混熟了。赵成山本是并州人,家里有人当兵,便到胜州,来管住粮仓。前些日子查粮库,损失了几十贯钱,一心要找补回来。与古员外认识之后,想着利用铁路修成的机会,开拓从伊州到中原的商路。不想听了古员外的说法,此事并不多么容易。伊州离着南边的黑汗太远,与附近的高昌交恶,那里并没有什么货物。
饮了一会酒,赵成山郁闷地道:“莫非说,就是铁路修到了伊州,也没有贸易机会?这样一条没有用的铁路,朝廷修来何!”
古员外道:“对朝廷来说可不同。短时间没有商路没什么,时间长了,自然能够让高昌和黑汗两国认同。不过要花多少时间,那可就难说得很了。”
高昌对黑汗战败,失了龟兹,关上了通向西域南部的大门,古员外的商路断了。回去之后怎么找寻机会,现在心中还没有底,正自烦恼。
赵成山总觉得,铁路修到了伊州,必然会催生新的商路。只是这条商路怎么出来,想不出来。
帅府里,杜中宵问李复圭:“快则月底,迟则下个月,铁路就修到居延了。一到居延,便就要求尽量多地运物资过去。现在最要紧的事,一是胜州备货,二是铁路和车厢运到黄河对岸。这段时间,中原来的粮草增多,有没有专门为居延的军队备出来?”
李复圭道:“回节帅,下官单独设置了居延粮仓,备货充足。只是今年未到秋天,备的多是以麦面为主,稻和粟不多。最重要的是马料,还没有备足。”
杜中宵道:“此事要紧,还要防意外,物资多备一些。这条铁路,你看冬天能不能跑?”
李复圭摇了摇头:“这可难说得很。按去年修路工修路的样子,冬天风沙格外大,不知能不能跑。”
杜中宵道:“是啊,还不知道冬天的时候能不能火车,备的数量就要更多。朝廷支持,从数路收集粮草,我们不能错过了机会。还有,中原运到这里的火车和车厢,要尽快发到河州去,运过黄河。现在正是最好的季节,河水充足,不要错过了机会。火车运到,铁路一通便可运货。”
李复圭答应。铁路通到河州,用渡船过黄河,应该利用现在的好天气。通了铁路后,沿路的城市不是靠本地的粮食,而是靠中原运来的粮食。只要有商业机会,人口就会大大提升。河州在要道上,一旦通了西域商路,当能发展成一个繁华热闹的地方。
杜中宵站起身来,看着窗外,道:“铁路修到居延,一路再向西修到伊州后,那里就跟中原连起来了。前朝失西域,都是先失河西、关中,隔绝交通,而不得不失。有了铁路,就不同了,除了河西,还有这一条路走。对了,通到伊州之后,会不会有从那里走的商路?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商路?”
李复圭道:“依下官所知,现在的伊州并无商路,不然陈希明就不会同意留在京城了。现在西域的商人,北路是从高昌北上,沿契丹的上京路东来,在丰州南下入河州。南路是从约昌城到吐蕃诸部,进入秦州后入中原。如果铁路通到伊州,因为高昌和黑汗作战,南路商人到不了,只能看北路商人。”
杜中宵道:“西域的商户到了胜州,都到金三那里聚齐。你有没有他的消息,愿不愿从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