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章 创造历史(1/2)
开完了这次简短的动员大会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无非就是对所有人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争取早日完成相关系列参考书的编写。
利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陶礼等人完成了工作室建立的相关事宜,工作室的名字就叫做“数学之友工作室”,主要人员就是陶礼、杨忠明、陈天祥以及陈科这四个人,至于其余的参编老师,实际上并没有算在工作室中,但和编写教辅相关的一切事宜,还是以工作室的调度为准。
工作室的职能分配上,陶礼自然是名义上的总负责人了,但实际管理还是交由陈科负责,杨忠明以及陈天祥这两个人则分别负责同高一与高三两个年级数学教研室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同时工作室的大小适宜,还是需要由大家套理论决定的。
成立一个工作室实际上所需要的工作量并不大,手续也不繁琐,但接下来,对近百个参编老师的分工,就显得很棘手了。陶礼的想法是,不管是哪一本教辅用书的编制,他仍旧是总的牵头人,参考书中具体的行文思路还是由他自己负责,让其他的老师负责,陶礼也不放心。
按照这样的思路,实际上依旧是陶礼包揽了大部分的工作,那些余下的边边角角,则交给了其他的老师,这样一来,最累的还是陶礼。虽然杨忠明以及陈天祥等人觉得这样对陶礼不公平,将大部分的工作全都丢给了陶礼,那还要那么多的老师干嘛?
但是陶礼却觉得没什么,按照他的标准,其余的老师编写出来的书肯定是过不了他这一关的,到时候还得要他去修改,还不如最开始的时候自己多吃点苦,等到这些资料成型之后,以后每年的更新工作,就可以交给这些人去做了,陶礼到时候只需要拔一下关就行了。
根据这样的计划,最终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现阶段主要是把高中全部的教材对应的参考书编写出来,之后才会考虑其他的衍生品。分配到每一个老师的头上,就是每一个年级的老师负责对应年级教材的材料收集,陶礼负责编写。
当然,并不是说一本书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陶礼执笔的,像杨忠明这样有经验的老教师,每个年级都至少有一个,参考书中的某些章节内容,就可以交给这些老师来负责,这样也可以减轻一点陶礼的负担。
至于每个年级的任务具体如何分配到每一个老师,陶礼不会做过多的干涉,由相应的年级自行决定,但有一个原则就是,“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有人会“搭顺风车”现象的出现,干的越多,拿到的分成也越多,这些老师谁不想多拿点?自然而然也就争着工作了。
在陶礼的带领下,《数学之友》系列参考书的编写工作,就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距离这个学期的结束还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算上寒假的二十多天,大概四个月左右的样子,陶礼希望能在下学期开学之前,上架全部的、覆盖高一到高三下学期用到的所有数学教材的参考书!至于剩余的,会在后续继续补上。
与此同时,在陶礼他们进行的热火朝天的同时,夏文志那边,印刷工作也是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和其余几家印刷厂谈妥之后,《数学之友》已经能源源不断的供货了,仅仅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夏文志这边就已经向全国各地的书店提供书本近四十万本了,比第一批出货的速度整整提升了两倍。
有了充足的货源,各地的市场也就基本得到满足了。这样一来,《数学之友》的热卖,让夏文志可以说是赚的盆满体钵,光是这最近一个月的利润,就已经快超过以往一年的利润了,买下《数学之友》的出版权,绝对是夏文志有史以来最划算的一个投资了。
虽然这段时间的订单数量不像最初那般疯狂,但夏文志每个月依旧有着十万本左右的订单,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一个半月过后。
因为最初的时候,绝大多数老师都没有编写教材的经验,所以进程进展的十分缓慢,而且因为每个人编写参考书的理念不一样,很少能和陶礼形成一致的,所以陶礼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对这些人进行培训,贯彻自己的编书理念。就这样大概过了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白天忙着备课、上课,在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将剩下的大部分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教辅的编制工作上,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傻子才不去做呢。
这其中,最辛苦的,当属陶礼自己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十二点之前入睡了,早上的时候,也是早早地起了床,目的就是为了挤出时间来完成编书的工作。
而这一个多月的辛苦,得到的回报也是很卓越的。
金陵中学,高二年级数学教研室,会议室。
“夏老板,这就是我们这一个多月来的成果,你可以看一下。另外,我觉得你那边可以早做准备了。否则的话,下学期开学的话,你接到的订单,会累死你的。”陶礼指着投影仪上的内容对夏文志说道。
书的编制工作由陶礼负责,但是后续的出版,就是夏文志的事情了。陶礼答应过的,夏文志依旧有着《数学之友》后续系列的优先出版权,这一点陶礼是不会食言的。
夏文志盯着投影仪,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在所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