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力发展人口(1/2)
答案是,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它关乎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的生命。
另外,粮食不仅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社会赖以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粮食对国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一旦生战争,外部的粮食来源就会被切断,只能靠自身供应。
所以说,粮食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因素,没有粮食,就不要谈国家的稳定,基本温饱无法解决,其他的展就只能是空想。
而李缙着重的就是展,所以他先要解决粮食问题,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就是第一步,增加播种面积、重新建设农田、防灾减灾,这些是他跟进要做的事情。
然后等解决了粮食问题,即有了一定的粮食储备以后,他计划大力展人口,因为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利用,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而工具则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人最重要。
人,是经济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李缙要展经济,当然要先展人口了,这么大个国家,只有几千万人口,那哪行啊。
其实,这人口也好展,他相信只要实行奖励制度,这人口很快就能展起来,比如说生个孩子给多少两银子,或多少斤粮食神马的。
而李缙之所以会有这一系列的构想,事实上也不是他自己空想出来的,因为他知道在明世宗嘉靖年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了推广,使得这一时期的人口有了很大的展,所以他才会想到要去做这些事。
那份清单上都写了哪些农作物,也就是李缙想种的农作物都有什么呢?
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和马铃薯等。
蔬菜作物有,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和西葫芦等。
这些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有的在李缙身处的这个年代,也就是1522年的时候,已经有了,有的则还没有由外邦传入明朝。
李缙不管这些作物,有或是没有,他一律照种,因为他的目的是改良品种。
而后转天上午,李缙自己一个人,牵着马离开了家,他打算由南门出城,再次花几天时间,去之前他在清查皇庄时,第一个清查的皇庄那里瞧瞧,也就是想去离京城最近,原来管庄太监吴昌泰管理的那处皇庄,如今涵盖了很多乡村的全部地亩,除了还给农民的田地以外,剩余都已然变成了官地的那块地瞧瞧。
李缙去瞧那块地,即考察调研,当然是有的放矢了,因为他想向朱厚熜要那块地,不为别的,只因它离京城较近,在那里建种子基地,他一边种地,一边还能兼顾商部的事情。
李缙为什么非要建种子基地呢?直接问赵希爱买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推广种植不可以吗?
其实也可以,但他一定会赔死,赵希爱卖东西极贵,他从赵希爱那里高价买了种子,按原价他肯定是卖不出去的,只能低价卖给农民,这中间势必要亏不少钱,他的裤衩都得赔光了,但钱的事情,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怕赵希爱哪天消失不见了,那他还去哪买种子啊,所以出于多方面考虑,他才要建这个种子基地,这样命脉就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了。
后世北京城有‘外七内九皇城四’之说,即北京城有外城七门,内城九门,皇城四门(另外皇城内还有龙脉口四门和宫城四门)。
而在嘉靖元年这个时候,北京城还没有什么外城七门,外城七门大多是在嘉靖末年修建的,在嘉靖三十年以后,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嘉靖皇帝计划在整个北京城外,再建筑一道外城,结果困于财力物力,只在南城外筑成一条东西狭长的城墙,就是后世东起广渠门,西到广安门的外城,又叫罗城,这样一来,原来北京城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就成为了内城门。
可是现在这罗城还未筑,是以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此时仍是北京城南面出入城的外城门,也就是说,出了这几座城门,就等于是出了北京城了。
李缙出城要走的是崇文门,出了家门以后,他便上了马,而后骑着马,溜溜达达地向崇文门行南面,舟车客商往来,出入京师的枢纽之地,还是比较热闹的,每日都是车水马龙,但大小商贩入城,都是要交纳课税的,京师九门,皆有课税,崇文门主要收的是酒税,因为崇文门是专门走酒的城门,这酒税是很重的,一般酿酒的小作坊,为了维持生计,往往在夜间胸前挂着装满酒的猪尿脖,偷偷爬过城墙,以避交高税,这就是所谓的‘背私酒’了。
另外,出城有时也要交纳课税,例如置办了货物等等。
至于寻常的行人,只要不携带大件的行李,出入城是不需要交税的。
崇文门内的街道众多,不仅有许多住户人家,也有许多店铺。
李缙到了崇文门左近,一边向城门处走,一边走马观花,打量那些店铺,忽然他在两家店铺中间相隔的一条胡同内,看到聚集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男人,有几十号之多,那几十号男人都站立在一间极大的屋子的山墙前,那山墙上并排打了不少个小洞,那几十号男人正轮流就小洞朝其内窥视,有的男人窥视完,摇头走掉了,有的则经人指点,绕道进了那间极大的屋子所在的院子。
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