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 罗家铺子(1/2)
罗岩虽是书生打扮,不过是因为古代读书人地位高,但凡有点条件的都想走科举这条路的缘故。
实际罗岩因为父亲早逝,家里就他一个男丁,不得不从小就开始学习打理家中产业,也算是在市井之中混到大的,除了头几年请了先生启蒙教导,后来后金突碌人的朝廷对儒家打压的厉害,也就断了科考的念想。连金国的乡试都没参加过,童生都不是,说是读书人只不过是在脸擦粉添光罢了。
所以罗岩说是商人要比书生要更准确一些,对于尔虞我诈的商场里那些腌臜手段见多识广了,应付这种情况便极有经验。
晋商毕竟的外来户,而罗岩对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淮安城也十分熟悉,带着郑铭车晨在城里转了几圈,又请了些街坊熟人帮忙遮掩,很快就把后面的尾巴甩掉了。
一刻钟功夫之后,两人已经来到了城南一间店铺里面。
“这是我罗家置办的产业,在淮安已经经营了十几年,做的是南北杂货买卖,卖些百姓家里的平时用度之物,如油盐酱醋和针线布匹之类。利润虽然不大,但胜在长久稳定,是罗家明面的支柱产业。”
见郑铭对柜子里的商品感兴趣,罗岩便给他介绍了一番。
油盐酱醋且不去说,郑铭对于那些香料还有茶与酒起了心思。
这时代的香料比之现代可就贫乏多了,一般小康之家做菜除了姜蒜之类的,就只有一些茱萸和胡荽也就是香菜了,其它调味料乏善可陈。而富贵人家,也不过多了些像是糖与花椒、胡椒等物。
而罗家这铺子里,大多都是些干姜、大蒜还有干茱萸和胡荽等相对便宜单调的调料,贵重的花椒在柜台里只有不足二斤那么一小包。糖也多是褐色的赤糖,白糖不多,里面还有不少杂质,跟现代工业制造的白糖根本没法相比。
这还是在淮安这样的大城里,若是乡下铺子,估计能有这里的一半就已经算是货品齐全了。
郑铭跟罗岩一打听,赤糖便宜,十几文一斤,那种成色不好的白糖要贵好几倍。
车晨在旁边听了心中惊讶的说:
“就这成色在现代白给都没人要,卖这么贵这是要坑死人啊!”
“还有现代常见的花椒,这玩意在淮安城里一斤要卖六七两银子,折合现代华夏币要**百多一斤,哪家超市敢要这个价,还不得叫人把店给砸了?”
车晨倒是知道古代花椒贵重,但是也没想到会贵到这种程度。而且就这样的价格,还算便宜呢。
罗岩不无自得的说道:“这些年频频战乱,这香料的产量也不稳定,像这花椒一般富贵人家也舍不得天天食用,都是一两一钱的买,如果不是为了招待贵客,一般家庭也只有过年祭祖拜神的时候才会动用三五粒。”
“要知道早年间太平年景,买一个模样好些的婢女也不过五两白银,如今乱世人命更是不值钱,由此可想这种香料之贵重。”
熟知历史的车晨听了罗岩所说。
魏晋以前,花椒更是贵族人家才能享用的顶级调味品,被视为君子的特征之一,每到特定时节,都要饮椒酒,直到宋明之后随着商贸发展,才逐渐在民间流通起来。
车晨心道:“这还不算什么,同时期的胡椒这种香料在欧洲那边才真是价比黄金呢!历史造就了欧美列强的大航海最开始都是由香料贸易引发的。”
不过胡椒在中原江南这边倒是没有塞北西域受欢迎,作为美食家的车晨自然很容易就想明白原因。
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需要胡椒解腥膻刺激肠胃,不然不易消化。
而华夏有滋味更好的花椒,对于海外运来的高价胡椒就不那么看重了,相比之下丁香、沉香之类的南洋传统香料则更受中土欢迎。
“两位恩兄请看,小弟这里有南方来的龙井茶、安吉白茶,杭州的菊花茶,还有枇杷花茶,都是我祖籍浙地的特产,酒有本地米酒、绍兴花雕和香雪酒、嘉善的梅花三白、福建那边来的青红酒、山西汾州甘露堂的汾清酒。还有最贵的是金华酒,滋味最美,与山东兰陵美酒齐名于世。”
车晨拿起铺子里的茶罐看了看,发现几样价格不同的茶叶几乎都有微弱灵气,就是最便宜的当地土茶也是如此,灵气比他主牌空间里新采的灵茶少了些,但是胜在数量够多,拿到现代也是一国首脑也喝不到的灵茶。
再看酒,车晨和郑铭两个都不太喝酒,而北方市面最多的还是白酒,所以他们对有名的花雕、古诗里的兰陵美酒还有现代还存在的汾清酒也就是山西汾酒有些了解,其它的就没听过了。
尤其是建国以后种花家大事吹捧酱香型的高度白酒,别的酒都卖不动了。北方更是清一色的高度白酒。
实际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乃是酒类中最没有营养最伤身的一类,之所以盛行于世,还是满清入关之后带来的影响,满蒙权贵都喜欢烈酒,下面的奴才们自然也行下效,所以华夏民族几千年来饮用米酒黄酒等更有营养的低度发酵酒的习惯被生生改变,种花家也变成了后世毛子那样的烈酒国家。
伙计打开几个大酒坛,车晨都尝了尝。
他发现可能是发酵后封缸的关系,这些酒水的灵气保存的很好,要比茶叶更浓,罗岩一连介绍几样,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和黄酒,虽然不如现代产品清澈,不过滋味却比现代流水线出产的白酒更美。
“怎么样?曦之兄可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