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养虎成患(1/2)
杰书退兵之后,岳乐独木难支,也退回了南京城之中,打算固守南京城,这南京城往前推上二百多年乃是大明的国都,一开始就是按照皇城的样式建造的,大明的时候称呼起来都是两京一十三省,这两京就分为南京和北京。
所以这南京城的城池算得上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坚城,若是满清上下一心,守上个一年半载那也是举手之劳。
周朝方面也没有着急攻城,而是抓紧时日把南京周围的府县全部蚕食,慢慢消化成自家的城池,占据了天底下最富庶的江浙,周朝的这些人也不用在坐吃山空,就算没有吴三桂留下的老底托着,他们总算也能自给自足了。
而远在草原上的毛家人突然接到了一份军令,将在草原上扩充的马场交给了蔡毓荣的人看守,然后奔着川蜀的东南而去,既然周朝起了防备之心,大明也要礼尚往来,这周朝的战线拉得过长,一旦撕破脸皮,只怕他们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云南,大明的兵马已经攻下云南了。
毛家这些日子在草原也算是安分,他们痛定思痛之后确定了自己的定位,与毛若苓的交往只剩下了妇人家的交往,况且陛下的后宫不干政事这是大明臣子都知道的事情,也就没有在引发别人的猜疑。
另一方面,黔宁王沐小笛出镇甘肃,他这些年也算是磨砺出来了一些,虽说算不得百战老将,但是放在甘肃也不会惹出太大的乱子来,程孝廉与他彻谈一番之后他也选择了出去历练,将来也许会让他出镇一方,若是不经过这些历练,那么他只能做个富贵王爷。
沐小笛可不想堕了祖宗的威名,沐家时代为大明镇守边疆,若是到了他这一代成了富家王爷,传出去也让人笑话。
甘肃倒也没有什么大的乱子,就是打通西域商道这一件事,乱世马匪多,这路上不太平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日子长了便没有人愿意走这条商路了,若是沐小笛能打通这商道固然是好事一件,就算做不到弄了个灰头土脸回来,程孝廉也不会在意什么。
大批的书院学子经过了完成了两年的学业,接着就步入了官场之中,这些人大多被分配到各个府县衙门之中,担任小吏,历经三年考核之后会根据他们的成就评定等级,再行升迁、贬谪或是免官。
如今周培公在鄂中也算是干得如火如荼,别的不说,单单是从江浙往鄂中逃窜的百姓就不在少数,这江浙倒是富有,但是这银子落在了谁的口袋里面可有讲究,每年能有几千万银子的产值,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那就是富了朝廷穷了百姓。
百姓辛苦一年落得这么一个境地,看见无数的粮食从自己的地里长出来落到了官府的口袋里,自己天天吃糠咽菜,自然是怨声载道,听闻鄂中百姓不收赋税,那拖家带口也要往那边跑,留在这边早晚得饿死。
一开始的时候下面的官员都没有在意,反正跑得都是穷苦的百姓,这些人去了也只能把大明给吃穷了,还正好给他们节省粮食了呢。
但是一个月之后消息就传到了夏国相的耳朵里,夏国相一连罢免了十多个官员,立即派使者前去大明要人,如今周朝刚刚打败了大清,气势如虹,自然是要压大明一头的。
消息传到了程孝廉哪里,程孝廉立刻让孟轲与胡大刀撤出河南,固守鄂中,并且回复,百姓若是迁徙,自然有活不下去的道理,与其过来要人,不如让治下的百姓吃饱肚子。
夏国相在朝中怒火中烧,拔出侍卫的佩剑就要对大明的使者动手,幸亏被身边的大臣们拦了下来,但是要真的与大明开战却又有些不是时候,若是他们拿下了南京,自然不怕打仗,但是这种时候,大军一旦调动,南京城之中的岳乐必定趁虚而入,到那个时候大好的局势立刻就会被扭转。
程孝廉自然也不想与周朝打仗,但是这人是万万不能交的,百姓投奔过来,虽说实际上是为了混口饱饭,但是传扬出去就是万民归心,若是真的把人交还回去,只怕江浙的百姓都要对大明失望,为了这种事失民心的事情他可不干。
他也相信夏国相又不是街头青皮,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这个时候周朝最该做的便是趁着满清虚弱,拿下南京,名正言顺称帝迁都,稳定住了长江以南的局势,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倒是如他所料,夏国相真的没有动手,不过两国的联盟也算是出现了裂痕,要是让康熙知道了也不知道他会哭还是会笑,当初为了挑拨两家的关系,他花费了几百万两白银都没成功,结果这个时候他没动这个心思,两国自己就生了间隙。
程孝廉在成都府静养,这一次受伤不轻,伤了元气,战事依然没有停休,从康熙十七年初春打到了康熙十七年冬至,三家兵马你方唱罢我登场,算得上互有胜负,不过大明和大周全都打的一个心思,趁他病要他命,绝对不能让满清缓过劲来,到了冬至这一日,半个山西、半个河南全都成了大明的囊中之物,而胡国柱这一日也顺利攻破南京,岳乐战死城头,手下兵将死伤殆尽。
这一年的冬日北京城格外的冷,街上也比往年萧条了不少,城中大人们的银子大半拿去了支援国库,但是形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也怪不得康熙,就算是黄太吉再世,多尔衮再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大明还是大周,若是他们只有一家起事,大清凭借国力肯定能够耗死他们,可是这两家一齐起事,拆东墙补西墙明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