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 9 章(2/2)
生感念家乡人对他的帮助,特意创办了集贤书院,希望能回报家乡。百年已过,集贤书院成了江城最好的书院依然屹立不倒。可大靖朝早已灭亡,现在都已是大雍朝的第三代帝王继位了。
现今集贤书院的院长是当世大儒卢广陵先生。卢先生博学多才,早年游历大雍各地,著有多本游记。因厌恶仕途,卢先生在考中探花之后,辞官归隐。在卢先生四十岁的时候被聘为集贤书院的院长,到如今已有10年。多少读书人想拜在卢先生的门下都被拒绝,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若是哪天走运了,被先生收为弟子了呢?
集贤书院和私塾不同,私塾大部分是囊中羞涩或屡试不第的秀才、举人所办。私塾的学生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即可获得入学资格,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或教学水平等无统一的要求。而且私塾只能给孩童启蒙或者满足前半期的学习要求,比如考秀才和举人,但是到了后半期他们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集贤书院更像现代的小学到大学的集合体,从启蒙到考进士都一手包办。这样的书院有各种学科,各种层次的老师,不论是学习环境还是师资力量都不是普通的私塾或书院能比的。所以集贤书院一直是江城的顶头老大。吸引的不只是江城的学子,还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
当然比集贤书院差一些,但是也不错的书院在江城也有两个,就是云起书院和白鹤书院。毕竟集贤书院对学生的资质要求很高,不是谁都能进的。那么那些进不了集贤书院又不想去私塾的学生就是到这两个书院学习。
林景的三个表哥从三岁起就启蒙读书了,所以通过了集贤书院的考验进了集贤书院念书。林景的娘亲沈李氏怎么也是学过一些书,教自己儿子启蒙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林景他前身不是个文盲。沈李氏和沈广志对自己儿子无比自信,觉得自己儿子就是要上集贤书院读书的人。
林景若是知道自己爹娘这般想,肯定要给他们一个么么哒。林景在末世前被称一声景公子,不是因为他的家世,而是他的一身风姿,容貌清隽,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人见到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而他的气质不是来源于他的家世或者相貌,而是他的才学。他的外祖父是当代国学大师,人人都尊称他为一代大儒。他小的时候就是与外祖父一起生活。他的外祖父很疼爱他,小小一个就开始教他启蒙,读得就是三百千。外祖父常说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多读三百千更能懂得道理。
等他学完三百千,外祖父又开始教他四书五经。他曾不解地问外祖父为什么要学四书五经,明明现在的教材上没有这些,他也不用考科举。外祖父笑着反问他:“那为什么你不用考科举就不学四书五经呢?”
他找不到理由来反驳,有些怏怏不乐。外祖父摸着他的脑袋慈爱地说:“这书中蕴含的道理我们就算学一辈子也学不完啊。景儿不要以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糟粕,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留下来的知识是无尽的宝库啊。”
他无法形容外祖父当时的表情,似哭似笑,又好像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是从那以后他就一直跟着外祖父学四书五经,日日用心,不敢怠慢。
他的气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君子之风。
所以林景是不会惧怕科举的,末世这样的惨境都经历过,还有什么好怕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