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聪明的和不聪明的(1/2)
作为鲁迅先生的忠实读者,洛英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人性,但当顺藤摸瓜发现大卧底是汪氏兄弟,她还是感到有些惊讶。
因为她对这俩大商人其实是有所了解的。在旧时间线上有关扬州十日的记录里,多铎在攻陷扬州后接受了徽商汪氏兄弟三十万两白银的巨额贿赂,却没有同意他们“勿杀无辜”的乞求,至于汪氏兄弟最后的结局,洛英手头的史料里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根据扬州商贾几乎被多铎屠戮一空的事实看,这兄弟俩八成是挂了……而在新时间线上,由于王秀川和汪氏兄弟有商业上的往来,洛英也间接地知道了一些他们的信息。当知晓史阁部四处老泪纵横地求募捐,汪氏兄弟就象征性给了八百两,还非常专业地哭穷的时候,洛英感叹的是这些自以为精明的人果然不知道危机的到来。而情报司的调查则显示洛英之前的猜想是图样图森破,汪氏兄弟不仅知道危机的到来,甚至还是危机的推手之一,至于旧时间线上扬州城破后的那档子事儿,怕是沽名钓誉不成,反被oss卸磨杀驴。
恼火是首先充盈于洛英心头的情绪,然而作为淄川军的并列一号人物之一,她必须学会理性地,而不是感性地思考这个问题。汪氏兄弟这个钉子肯定是要拔掉的,但拔掉后究竟收益几何呢
收益大!非常的大!这是在进一步调查和思考后,洛英确定的事。汪氏兄弟财资巨万,尤其是粮食、食盐、生铁这些战略物资上在全扬州能排到前三,这样的一条大肥鱼显然不是那些随波逐流的小鱼,而是有能控制浪涛狂澜的迷之自信。晋商投靠满清换取大利,富可敌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既然那么多晋商都做得,凭什么他一个徽商做不得
这汪氏兄弟,究竟是说他们聪明,还是不聪明呢站在历史的下游观看,往往能看到一些当时的人未曾注意到的真相——晋商与后金勾结是在后金被明朝经济封锁、揭不开锅的时候,而且是成集团、成建制的集体投靠,而汪氏兄弟只是徽商之一,还是在满清已经入关、兵强马壮、不可一世的时候投靠,这地位能一样么更何况就算是借着后金-满清崛起的晋商也是清朝“割韭菜”最频繁的目标之一,真正能发大财还不被抄家的晋商能有几家汪氏兄弟本来就是一条必死却不自知的大肥鱼,与其被多铎吃掉,不如被淄川军吃掉,所以……
当洛英迅速制定出一个作战计划,让腿脚迅捷的吕小六交给毛雄辉之时,猛然间一个冷战,她被自己吓到了。我做了什么我究竟做了什么啊!那个悲(收)天(买)悯(人)人(心)的乖巧小郡君哪里去了,她现在是越来越往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方向发展啊!虽然她之前亲手枪毙过人,但也就那么几个,而这命令下去时关乎数百人的性命……
洛英正在心神不定间,毛雄辉的回复多少解开了她的心结——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杀伐果断是一个领袖人物应有的素质,我的小郡君越来越有这种素质了,加油!当然攻破汪家大院的事情不用烦劳你,霍金的三弟霍铜上就可以了,而且正好也要让新兵见见血!
对汪家大院的围攻只持续了一刻钟不到的时间就取得了成果,在正规军的猛烈炮轰之下,汪家的大门纸片般脆弱。大门破开后,汪家迅速派出师爷认怂,说愿意出三十万两白银息事宁人,霍铜按照毛雄辉之交待给他的话,说三十万两白银当然是要的,不过你们还得把和鞑子王爷勾结的罪证全部交出来才能息事宁人。师爷听罢语塞,随后大呼冤枉啊一定是有奸贼勾结鞑子王爷,还挑拨离间,小人要禀报大东家、二东家去揪出奸贼。霍铜冷笑一声说不用禀报大东家、二东家了,去地府禀报牛头马面还比较快一些,说罢掏出一把喇叭铳给师爷来了一发霰弹,这铳响也是发动总攻的信号,一百八十多个长矛手、火铳手以及五百多个新兵标枪手蜂拥而入。
汪氏兄弟的垂死挣扎只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这还很大程度上基于汪家大院的复杂程度。至于护院的家丁,在丈八长矛、超重型火铳、标枪面前,和靶子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死了一批后就不肯当靶子了,倒戈起来不要太快!
汪氏长兄在被抓到前服下了鹤顶红,汪氏二弟则是而亡,被他们一起拖着自尽的家室共计二十三口。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罪证和战利品。
在虽然汪氏二弟烧掉了大部分和清军联络的证据,但在地毯式的搜索面前,还是有部分证据落网。这些证据中最有趣也最重要的是一群被放出来的鸽子,大部分被火铳手和标枪手击落,小部分成功飞出城去。鸽子的脚上拴着小纸卷,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的全是小字!
相比于交给淄川军情报司研究,也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的罪证,参与这次进(抄)攻(家)行动的的新兵标枪手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丰厚的战利品。他们之前从未见过这么多盐、这么多米,更没有见过上万斤的生铁锭堆成一座小山,而且这些战利品里居然还有不少会说话的——人,汪氏兄弟贩卖的货物还包括人!
“五十八个孩童,三十五个姑娘,还有十一个男……人……”霍铜说这俩字的时候有些迟疑,因为那十一个家伙似乎不是被贩卖,而是被蓄养在汪家大院内,一个个唇红脸白,身材纤细,动作扭扭捏捏的,全无阳刚之气。霍铜突然像被雷劈了一般,明白过来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