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更多的研究者(1/2)
当蒲松龄和许青儿倾尽全力去研发“转轮式生火机”的时候,同样在应天府,另一个研究者正在奋笔疾书,只不过他的身份……有点特别。
大明周藩,天子贵胄,现任周王朱伦奎,昊天教圣姑、武宁公主、绝对权力不亚于毛雄辉的朱伦璎的兄长,理论上的地位毫无疑问的高大上,实际权力毫无疑问的……无限接近于零。
不过一想到济南那个监国,福州那个皇帝的处境,朱伦奎倒也释然了。
朱家的权威,天下的权柄,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的那一刻起,就破碎不堪了,此后的朱家皇族,不管是什么名号,不管是皇帝、监国还是藩王,本质上都只是傀儡而已。而讽刺是现在朱家人里实权最大的,居然是朱伦璎那个女流之辈,她是圣姑,也是公主……
好吧,好吧,从朱伦璎受封“公主”这一事件看,足以证明济南弘光朝廷对朱伦奎根本没有任何“面子”可言了,毕竟从礼法上说藩王的姐妹是没有成为“公主”的资格的,除非藩王本身称帝……而对于根本就是软禁在应天府城的朱伦奎来说,这可能么?
妖孽……为何我的妹妹是这样一个妖孽!朱伦奎回想起朱伦璎小时候的那些事情,确认了她当初和普通的小郡君没有任何区别后,只嘟囔了一句“果然是青莲仙子转世”,毕竟这也是唯一能解释这种异状的办法了。更何况他的妹妹并没有亏待于他,生活上的物资不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事业,没错,著书立说也是一种事业。
他面前的这本书,名曰《救荒本草拾遗之东洲篇》,算是他苦心孤诣的著作。开篇就是“夫天下之大,乃周天八万里之寰球也,七海三陆,五洲四洋……西洋之西,大洋之东者,为东洲也,泰西语呼之为‘亚美利加’,此洲分北、南两部,纵横万里,殷地安人居之,后泰西人兴兵入寇,灭殷地安大国阿兹特克、印加等邦,一时间城池崩坍,白骨盈野,然则东洲之秘产,也因泰西红毛人船舶之利,传播至四方。”
随后是正文——“马铃薯者,泰西语曰‘婆忒头’,因根茎酷似马铃铛而得名,别称甚多,
辽东、北直隶称‘土豆’,河南称‘山药蛋’,湖广、陕甘称‘洋芋’,南直隶称‘洋山芋’,两广称‘薯仔’,福建称‘番薯仔’……此物虽能开花结果,但多用根茎繁衍,产量甚大,可解饥荒……薯块上有芽眼,可切至数块,每块上皆有芽即可萌发……马铃薯可烤可蒸可煮,唯不可生食,茎叶有大毒,马食过多即死……”这样的文风还介绍了红薯、辣椒、玉米等一系列“东洲高产作物”,还有烟草这样的“可以满足嗜好,但终究有毒”的玩意儿,至于古柯这样“食者癫狂错乱,不惧强敌,固有人称‘虎贲药’者,然则当今战场铳炮决胜,狂乱者死更早”的东西,特意加上“祸害人间之魔,食者当斩”这样的话语。
到今天为止,朱伦奎搜集的有关“东洲名产”的资料已经接近了一百种,而他手头种植的各种“东洲植物”植物也有十来种,甚至在这寒冬腊月都还有一些在生长。这要感谢“扬州玻璃厂”提供的玻璃,这样才修的成“温室”,不管这个温室造价有多么高昂,反正不是朱伦奎出钱也无所谓,而这温室带来的提升,则是显而易见的。
朱伦奎也看毛雄辉、朱伦璎写的教科书,知道人畜需要呼吸“氧气”,而植物则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才能生长,而炉子里的木头、煤炭燃烧之后,一样能生成“二氧化碳”,于是乎朱伦奎就有了一个想法——如果主动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植物身边,是不是就可以加速植物生长?
对!肯定对!就是这个理儿!朱伦奎立即着手验证这一猜想,由于他妹妹安排了不少人帮(监)助(视)他,这个试验进行的很是顺利,在温室近乎封闭的情况下,加入二氧化碳和不加入二氧化碳的同种植物,在生长速度和最终收获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得到这个确定结果的时候,朱伦奎总有一种“我得道了,我真的得道了”的眩晕感,虽然这种“得道了”不等于“飞升了”,视觉效果上差很多,但心理上的快感是同样的爽利。朱伦奎在嗨过一番之后,立即有诞生了更牛逼的目标——他倒要看看,这植物生长的秘密是什么,那些“教科书”上说的话是真是假?
“昊天之道下,万物流传皆遵循其理,除非借助大日、繁星炽火之力,否则‘物质守恒’,反应前总重多少,反应后总重依然是多少……”
“植物生长之源,并非泥土,而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叶片在光的作用下,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糖类,同时释放出氧气。”
“从理论上说,如果不是为了氮磷钾这三种主要元素和更多的微量元素的话,泥土其实不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只要你能配出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药水,植物的根泡在稀释过的药水里一样能生长,甚至生长的比在泥土中更好。”
朱伦奎并不知道,当他开始思考这些教科书中的内容,并试图将其证明和否认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坐吃等死当猪养的藩王,而更接近一个“科学家”了。
————分割线————
当南直隶的研猛进的时候,山东的研究者们做出了自己的表率。
青州-淄川-博山一带,作为吴国公势力在山东的“钉子”之一(另一个钉子是济宁),这块“飞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