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家书(1/2)
看着一起进来的赵昰和赵昺,杨淑妃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的那两个鬼祟的小子。可所有的一切毕竟已经不同了,不仅是官家,就是淘气的赵昺现在都已经长大。
苍天还是开眼了,她在那段令人崩溃的日子里,尤其是对于女人,所忍受的一切煎熬,今天都有了回报。这已经足以让她告慰赵氏的先人们在天之灵。
“母后。”
还是像从前一样,就好像回到了过去。但杨淑妃的心情真的是与那时大不相同。她用手在旁边的桌面上轻轻拍了拍:“昺儿,坐到这边来。”
已经直起身的赵昺又对许皇后行了一礼:“见过嫂子。”
许皇后赶紧也回了一礼。
然后赵昺就来到了杨淑妃边上,随着他一起坐下的,是他的王妃张氏。
赵昺的王妃是张世杰的yòu_nǚ。当然,以这个时代的特点,无论男女,普遍“入城”都很早,赵昺肯定也不会例外。
当初赵昺择妃,这件事主要是太后操办的,东并没有过问。因为对他来说,什么婚姻、恋爱的自由,已经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观念,他自然对这样的事不愿去操心,甚至内心里还相当排斥。没有多话,已经算是他对这个时代在让步。
而杨太后要选妃,现在也完全不需要再像过去找其他人打听。朝廷里几乎所有待嫁、出色的女孩子都在她的女子学院里,有谁能比她这个当院长的更清楚?所以,只要太后不说,东连问都懒得问。
由于赵昺从军,这是这个皇家近来少有的一次进膳时聚齐。而赵昺刚一坐下,就见他开始甜言蜜语地和杨淑妃说道:
“母后近来可安好?孩儿此次回来匆忙,又是在军中,也没带什么像样的礼物,只带了一点小玩意孝敬您。回头给您送来,也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
杨淑妃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你有这份心就好,东西不东西的,又有什么关系。”
那赵昺紧接着又转向了许皇后:
“听说嫂子生了个皇子,小弟同样带了一份礼物,恭喜嫂子了。”
许皇后也笑着回应:“三郎费心了。”
“哪里,小弟在外,家里还指望着大哥和嫂嫂多加费心关照。”
仍是许皇后接得口:“这是应该的,哪里有什么费心。”
眼见赵昺和别的人都搭了话,杨淑妃怕冷落了卫王妃,于是她问道:“既然回来了,何不先到家看看,有什么大事不能回头再说?”
说完她憋了一眼官家。哪里面的意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
东顿时内牛满面。这事可真怪不到兄弟咱头上啊,咱可没逼着赵昺一回来就立刻来见咱。依咱看,是赵昺这小子太会做人,您没见已经人人都被他讨好了一番?嗯,也是,这小子从小就是个贼会讨好的马屁精。
眼见官家面露尴尬之色,还是赵昺童鞋出来解了围。
“母后,这怨不得大哥。是孩儿有事要和大哥商议。”
“什么事情那么急?”杨太后仍然不依不饶。
此时的杨淑妃自然不是在故意落官家的面子。这是帝国的皇室,可也是一个已经在扩大的家族。而作为一家之主,就不能不考虑到方方面面,如此才能维系所有的家族成员。
她当然还清楚,不仅赵昺从军的根源在某人身上,而且某人实还对此事采取了鼓励和放纵的态度。
以当初赵昺的年龄,根本没到服兵役的时候,可某人却无视自己亲自定下来的规矩,对一心准备充当贼配军的赵昺说道:“只要母后同意,朕自然不会有异议。”结果,当自己经不住赵昺的软磨硬泡、放了他走之后,就好像这件事的责任,完全在自己身上一样。
有些人的小心思实在是太坏了。
不仅如此,他竟然还要求赵昺从什么军士做起,毫不顾及兄弟的情分和皇家的脸面。其后更让赵昺随军去了砍砍杀杀的前线,这怎能不让人担心?
咱们的杨太后对某人不满真的并非无因。
见到她脸上不渝的神情,赵昺已经赔笑着说道:“母后,大哥真的是和孩儿商议关于军邮的正事。”
“军邮?”
“是啊,母后。孩儿也是到军中待了这一年,方才知晓,常年出门在外,军中的将士们平日里还是有很多人非常想家的。只是他们不要说书信了,就是向家里捎个口信都难,而且下面将士识字的也很少,再加上还要打仗,怪不得先人会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唔,先人所说的确是实情。”杨淑妃的脸上已经有了关注。
就是屋子里的其他人,包括侍候的宫女、太监,听了之后也全寂然。因为这些同样是在经历战争的人们,基本上都有过和家人分离的经历,自然知道赵昺说的实话。
“我大宋虽然有驿传,像孩儿此次从军中回来送信,就是一路沿着驿站下来,但它主要用于军情的送递,无法顾及将士。所以大哥和孩儿商议,如何将过去的驿传重新梳理一下,然后使之扩大,惠及军中的将士。”
宋代用于军情传送的“驿传”,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它一般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三个等级。急脚递已经日行四百里,至于最高等级的金牌急脚递,则可以达到日行五百里。
“嗯,这真的是一件好事。你们准备怎么做?”说完,杨淑妃再度撇了一眼某人。“官家,这不会是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军国大事吧?”
东已经欲哭无泪。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