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小乙之死(1/2)
不知道穿过了多少巷口。
大片的雪花扑在四喜脸上,将他的睫毛冻成一根根细小的冰柱。四喜只觉得耳边有风在响,自己的皮肤上像是生了一层冰冷的壳,触手冰凉,内里却燥热难当。
小乙终于停下了脚步。
四喜喘息着四处看去,满眼仍是青灰色的墙与巷道,只不过如今这青灰色上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
“你走吧。”小乙站在那里,低着头,盯着自己棉鞋上露出的脚趾,嗓子里有含糊的声音。
“小乙,你……”
“甭说了!今天算我小乙对不起你。你这八个窝头,以后总有一天我会还你。”小乙说完这句话,转头便往巷子里走去。
“小乙!”四喜想拉住他。
“别跟着我。再跟着我,小心我变了心意!”小乙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喊出这句话。
“小乙,放了我,你自己怎么办?!”
小乙快步向前的双脚猛地顿了一下。但转瞬间,他又加快了脚步,踏入了厚厚的雪墙,四喜只听得他的声音模模糊糊地传来: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人,总得有点良心!”
人,总得有点良心。
四喜咀嚼着这句话。
风雪像是一张羊毛毡成的毯子,隔绝了视线,也隔绝了声音,天地间一片寂静,蓬松如鹅毛的雪花落在他的肩上,簌簌有声。
从那时起,他再也没听过这个声音。
他变得更加谨慎,每次出门,都必定先乔装一番。
直到今天。
早晨起床,四喜又照例摸了摸三丫的额头。
三丫好得差不多了,不但烧彻底退了,身子也逐渐强健起来,料想足以勉强应付几十里的奔波。
四喜点点头,冲三丫温言几句,心里打定了主意——今天去多买些吃食备下,明天天不亮就走。这肖家口,真如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容不得他们再多加拖延。
在脸上点满泥点,又仔细吩咐了狗剩几句,四喜走出了院门。今天他要去南城看看。南城虽然乞丐流民众多,但走街串巷的商贩和捞偏门的本地人也多,不但消息灵通,无论你买什么东西都不会引人注意。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名帖和他特意为三丫和狗剩准备的衣服已经采办妥当。
他已经打准主意,打算明早雇上一顶轿子,让三丫和狗剩扮作自己的使女和小厮,装作富家公子出城,这名帖便是城里有名的沈大善人府里流出来的,出货人可是指天咒地咬定这是真货。
四喜摸了摸名贴上崭硬的封皮,笑一笑将它塞进怀中,走上了城墙脚下的小路。
之所以走这条路,完全是因为这条路不但僻静,而且挨着收敛处,一般人都嫌晦气,等闲不会从这里过。
收敛处是当时北方城市里常见的地方——天灾,多少人流离失所,沦为乞食的流民。缺衣少食,生了病又无药可医,时常有人端着破碗在路上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再站不起来。
中国人自来都讲究一个入土为安。更何况让死人拦在路上,一则有碍观瞻,二则有引发大疫的风险,因此收敛这些无人认领的死尸,便是当时衙门提供的有限几种公共服务之一。
届时,衙门便会拨下一笔银子,让当值的衙役带上几个出苦力的,把死尸抬上木车,待仵作草草记下数字,便拉到城外乱坟岗上埋掉。
可到了冬天,这件差事便多少会有些变化——严寒逼迫下,乞丐和流民的生存变得尤为艰难,倒毙于街市上的“路倒儿”几倍增加,多得让人后背发麻。一场风雪吹过,南城哪条巷口没躺过几具死尸呢?
如此一来,原本的埋尸队忙不过来,便只能先把城里的死尸聚集到几个固定的“收敛处”,用芦席盖住,待风雪小些人也得闲了,再慢慢运出城去。
四喜走的这条路上便有一个收敛处。每次经过这里,他总是不忍直视。或许对古人来说,路上裸的死亡实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来自现代的他而言,这并不是能让他视若无睹的景观。
远远的,收敛处露出了它的面目。低矮而粗制滥造的棚子,快要被积雪压塌的茅草棚顶,棚子里层层叠叠用芦席覆盖的尸体和露出席子的头发和脚丫,掩没在一片雪白的天地间,像是枯树被砍下的枝杈。
与往日不同,今天收敛处旁竟然有人在走动。四喜眯眼远远眺望,只能见到一个弓着腰的背影缓缓移动,似乎在整理什么。
既然只有一个人,四喜也就不必太过顾虑。他谨慎地继续沿着路前行,等距离棚子不远,才看清那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者,正在往一排新到的尸首上敷盖芦席。
四喜快步走过,擦肩而过时,只听到那个老者在喃喃自语:“造孽啊,造孽啊……”
四喜心里疑惑,他回头看了一眼,没有看到老者的脸色,却看到芦席下伸出的一双脚。
那是一双黑色的脚。脚上的棉鞋早已烂得不成样子,两只大拇指伸出在外,还带着冻疮裂开的伤口。
四喜心中咯噔一声响。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那是一种火热中略带冰寒的感觉,像是一只小锯在慢慢拉割心脏,让你不愿去想,却又无法忽略。
他僵直地转过身来,一步步向那双脚走去。
蹲在地上的老者听到了脚步声,他停住了口中的喃喃细语,疑惑地抬起头,却只看到四喜僵硬的表情。
“大爷,我能看看么?”四喜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