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骗的就是专家(1/2)
“樊家井有个奇怪现象,一旦自己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作坊老板就会关闭街面上的店铺,离开樊家井,在自己家中作业。”
“跟紫砂艺术差不多,因为小有名气,只用等顾客上门采货。个中原由,一者是这些老板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同行窃取,二者或许他们担心樊家井这种大路货影响自己产品的价位吧。”
苏渊满脸不屑,这不就是吃饱了骂娘?你靠着做假飞黄腾达后,转身就鄙视昔日同行,真孙子!
“高仿也分三六九等,除市面上流通的那些价位数千元到数万元的普通高仿瓷外,还有数量极少、价格惊人的顶尖高仿瓷,它们由技术顶尖的高仿大师制作。”
“据我所知现在景德镇大概还有不到20位这样的大师,全部是被包窑。很多来自岛国和欧洲的商人,选择其中一位,每年出资数百万元包窑,产品全部归包窑方所有。”
“顶级作坊每年只生产十几件甚至几件精品,失败作品全部销毁。这种高仿流入市场后,往往会进入大型拍卖会,冒充真品,单件价格往往高达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极大扰乱市场秩序。”
“我见过水平最高的甚至采用电脑三维扫描纹饰,几乎丝毫不差!”
“一件三寸高的斗彩梅瓶,仿清乾隆官窑,市场价8oo元。仿元青花缠枝莲大盘,底足的跳刀痕都能做出来,要价才4ooo元。”
说完看着苏渊,低声道:“明天咱们去见一个老朋友,虽然名气不大,但真真正正是此道之高手!”
苏渊眼前一亮,期待点头同意,来景德镇就是为偷师,有火眼金睛在,什么秘技绝活还不是明察秋毫?
今天转完一圈,收获颇丰,得到很多不传之秘。虽然都是点点滴滴,可汇集起来也不容小觑。
一波经验刷下来,水平飞涨,特别是做旧,已经不逊于任何资深高手。
第二天上午,吕成龙带着苏渊来到莲花村,一座三层小洋楼在周围平房中很是显眼,刚进院子里摆满各种朝代、不同器型的瓷器,春雨过后,件件被冲刷得锃新瓦亮。
“老乔,我又来看你了!”
吕成龙大喊几声,从屋里才走出一个六旬老者,貌不惊人,三角眼,山羊胡,又瘦又小。
“鬼叫什么?”老乔看着吕成龙,呵斥道:“我的耳朵又没聋!”
来到两人面前,皱着眉头道:“你小子又不是土豪大老板,难道我还要红毯铺地迎接你?”
吕成龙嘿嘿一笑,拉着苏渊介绍道:“这就是老乔,别理他,多少年就是这个臭脾气!”
老乔打量几眼苏渊,转身回屋,冷哼道:“真晦气,进来吧!”
吕成龙使个眼色,率先进屋,苏渊暗自摇头,老爷子脾气挺冲,有点意思。
刚进屋,苏渊有些吃惊,只见楼房一层竟然被改造成烧制瓷器的车间,除室内部分,后院还搭起一个近100平方米的临建房。
角落到处堆放着数十袋瓷土,老乔正在用秤称量各种配料的重量。另外半间摆满不同器型、尚未烧制的瓷坯,有的已经画上图案,只差上釉。
中间安置的是烧瓷用的气窑,造型奇特,应该是经过改良,不但从烧煤变成天然气,用起来更加顺手。
窑炉里火势正旺,房间一角的打釉机一直转个不停,轰鸣声不绝于耳,整个家已经变成大作坊。
老乔不理两人,自顾自干活,吕成龙低声道:“只要你拿来样品,他什么时期的都能仿!”
“手艺连师傅都赞不绝口,比如年主要仿制元青花,那时候卖得好,也好做,工艺要求低,青料烧出点铁锈斑冒充苏麻离青就行。”
“后来元青花不好卖,便改烧明清官窑。这几年明清官窑做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老乔的手艺还是顶尖,每年我都来找他取取经,顺便了解点内幕。”
苏渊点点头,这种话从故宫鉴定专家嘴里说出来仿佛不可思议,但的确如此。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家作假可是用身家性命在拼,岂是那些在博物馆养尊处优的专家?
曾经有博物馆馆长公开解释承认,说专家眼力的确比不上民间高手。
博物馆因为都是考古,研究出土文物,真假基本没有悬念。而民间藏家不同,花的是真金白银的血汗钱,肯定要用心仔细,所以高手大多在民间。
比如最近热议的海昏侯大墓,其实就是几个盗墓贼先发现,结果被政府截胡,否则……
老乔放下素胎,擦擦手,问道:“这次又想拿点什么去科学鉴定?”
走到吕成龙面前,不屑道:“早就告诉过你,我做的玩意最不怕仪器测试!”
“不是看不起你们博物馆,那些狗屁高科技测试无非是检验足底,分析瓷胎成分,对比是否跟老瓷一致?”
“我的东西完全是按传统的二元配方来搞,而且原料就采自古代取料的老坑。像做瓷胎用的磁石就是祁门太后坑,当年慈禧也挖过。”
“高岭土直接从老矿拉来,100多一袋。当地政府不让卖,村民就趁着晚上挖土、装车。家里存了几百斤,成分和当年一模一样。”
“尤其是釉,一斤釉料最少四千,发色绝对正……”
说完盯着吕成龙,耻笑道:“你告诉我,那些高科技有什么用?”
吕成龙面露尴尬,刚想说话,老乔摆摆手,打断道:“还有某些所谓专家,高倍放大看釉面下的气泡?”
“哈哈哈……骗的就是他们这些半吊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