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候子树结义(1/2)
清晨,天有点阴,空气很沉闷,一丝的风都没有。韩伟明匆匆吞了两口,也不听妈妈的唠叨,就走了出去。
他家住在马塘中学东南方向的韩庄,离学校大约五里路。这是个靠山面水的村落,人口不多,只有十几户。它背后的那座山称为“望母山”,后山半腰有棵两个人也抱不过来的老榆树,人们称它为“候子树”。
这里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呢。
说宋朝的时候,这里有个人中了状元,便回家接他的母亲去享福。谁知他的母亲守寡多年,将儿子熬出了头,就想去嫁人。作为状元郎的儿子,认为母亲不守妇道,一气之下就跑到了山上去了。做母亲的很痛心,只好出去找儿子。当她爬到半山腰的榆树下时,就再也走不动了,便靠在榆树上等儿子的归来(这就是“候子树”的来历)。后来,那儿子在山上也想通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拦不住的,但他又无法回去原谅母亲,就在山上望着母亲居住的小屋,希望母亲能够来找他。后来等母亲不着,就一个人怅然离去,于是后人把这座山称为“望母山”。
韩伟明每次上学都要经过望母山,所以今天早晨也不例外。他哼着小曲,沿着曲折的山路,就上了望母山。山上树木丛生,大多种植着杉树,四季常青的。另外还有榆树、槐树、梧桐树等,都在夏秋季节里枝繁叶茂;地上生长着很厚的野草,还有不知名的野花,芳香扑鼻。野草中间只有一条小路直通山顶。
韩伟明在这条小路上边走边左右看看,走到林子深处,他接连打了几声唿哨。不一会儿,从对面的小路上蹦跳着走出一个人来,年纪大约十五六岁。此人叫刘华舟,他们从小便是好朋友,现在上初中了,虽然不在一个班(韩伟明在初二班,刘华舟在初二班,也就是吴文斌的班上),但仍然是一对铁哥们,形影不离。
韩伟明见刘华舟过来,有点生气的嚷道:“大牛(刘华舟的绰号),你又迟到了,老让我等你?”
刘华舟争辩道:“我来的时候六点半还不到,你又说我迟到?”
“我是让你来早点的,省得让人看见,笨蛋!”韩伟明道,“你知道吗,我昨天在这儿打弹子儿的时候,刚好碰到汪老头(指他的班主任汪老师)了,他气得全身发抖,骂我骂的吐沫飞溅。——我一点儿也没有理他。”
“大明(韩伟明的绰号),我们今天怎么玩?”刘华舟问道,“咱们不打弹子儿了吗?”
韩伟明想了想道:“不打了,我想好久没见到张华和汪猛了,我还怪想的,咱们去找他们玩吧!”
刘华舟拍手道:“太好了。——该放哪儿呢?”
韩伟明道:“先放班上,反正时间还早着呢。”
于是二人相帮着走到了马塘中学。
来到学校,两人进了各自的放到抽屉里,然后又出去了。其时同学们都在早读,哪会注意到他们要出去呢?学校里管理本来松弛,也没有一个老师或者警卫查视教室。于是他们过了走廊,走出前排教室的通道。
他们刚出了通道,忽然听得身后有人大喝一声道:“呔——,你们要到哪里去?”
两人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站在背后,年纪大约二十岁,嘴唇上长了一层密密的细胡须,正在对他们微笑着。
这一见,他们都认识,原来此人叫钱建国,是初三的一名多年复读生,由于他家在马腰井的十字路口开了一个小店,韩伟明和刘华舟经常去玩或买东西吃,便认识了。
韩、刘二人一见到他,倒高兴起来。韩伟明道:“我们正好出去玩呢。你干嘛不读书也跑出来了?”
钱建国向四周看了看道:“读书把头都读昏了,所以就出来透透气。——哎,能不能带我一块出去玩啊?”
韩伟明显出一副为难的神色道:“我倒愿意带你去,可你现在是初三,学习很紧张,我怕你爸妈会骂我。”
钱建国忙道:“没关系,只要我不说,谁会知道?再说,玩一天也不碍事。”
韩伟明像是得到了保证似的,忙道:“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出了事别怨我。大牛,你可得给我作证。”
刘华舟早就想钱建国一道去了,忙点头道:“一块去,一块去嘛!我就喜欢和钱建国玩了!”
于是三人结伴向肖庄赶。
张华和汪猛二人都住在肖庄,两家离得很近。张华家很有钱,住着一栋小洋楼,因为他父亲在外做生意,一年能赚几万元。那时候的几万元是个不小的数字,所以能轻松的建造小洋楼。张华上有姐姐,下有妹妹,就他一个儿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和鬼混,后来上了初中读了一年书就不读了,回家过逍遥自在的日子。父母疼爱他惯了,也就迁就他。
而汪猛却和他有天壤的区别。他家的底子就穷,仍住着稻草屋,父亲瘫痪在家已有五六年了,母亲前几年跟一个过路汉子跑了,所以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这汪猛从小就是个十足的二流子,长得满脸横肉,脾气也暴躁,动不动就握拳头打架,所以肖庄的人都不敢惹他。汪猛由于家里穷,自己也感觉不是读书的料,也只在初中读了一年就回家做田了。
由于在初一的时候,张华和汪猛都和韩伟明在一个班,三个人很玩的来。后来刘华舟也和他们熟悉了,四个人经常在一起鬼混,甚至到外面闯祸打架。现在张华和汪猛都不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