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微冷(1/2)
虽已清明,冬意仍在,微风轻轻,拂面生寒。
珍珠山垦殖场一应设施齐全,相较于县城也是毫不逊色,每到集日,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年的清明日,细雨蒙蒙,垦殖场街上一片黄油伞,人来人往,却是比往常还喧闹几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季节雨水多,正是江南雨季,山区犹是,烟雨濛濛,云雾缭绕。
但街上人头攒动,有没拿伞的也毫不在意雨丝飘飞,东游游西逛逛,与同伴嘻玩着,乐在其中。
街道宽敞,两旁商铺林立,既有楼房,又有传统徽派民居,建筑群规划有序,鳞次栉比。行人悠然,偶尔停驻避让响着清脆铃声的自行车,难得经过的小汽车无奈的揿着喇叭,尾随着人流缓慢蜗行。
珍珠山垦殖场这个集市在整个婺源都是首屈一指,赶集日不说,平时也是热闹的很。若在往常,清明日这天会清静许多,一些个小作坊也会闭门谢客。但今年不同。
“**水库”是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要在莽莽群山之间修建集排洪蓄水灌溉发电于一体的大型水库,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而婺源、乐平两地矿产资源丰富,原本就亟需大量劳动力,水库工期紧,施工周期短,仅凭当地人力无法达到用工要求,其时恰是上山下乡的浪潮,便有不少知青参与到水库的建设当中来,包括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等,在浩浩荡荡的四万施工大军中贡献青春。
清明节,这些知青是没法回去扫墓的,平日里没时间上街,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自然要出来逛逛。
“看电影去,可有些天没进电影院了。”从新华书店出来,左丽嘟囔着说。
“你这是电影瘾发作了么?”提着一兜的书,叶筱竹只想立刻就回去躺着好好的翻阅,书倒是算不得贵,一本也就三四角钱。她的钱几乎全拿来买书,对于电影兴趣不大。
“不管,你必须陪我去看电影。”左丽不容拒绝。
二人早上就来了垦殖场,在街头小巷逛了一圈,古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让她们流恋忘返。
这里的民居多临街而建,粉墙黛瓦,雕饰精美。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然谐和一体。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题村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这种建筑风格与秦淮的园林式建筑风格虽然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各擅胜场,却又殊途同归,完美的体现了江南水乡特色。
叶筱竹性子娴静,很是享受这种穿巡在民居巷道的悠闲,居民见了两位姑娘,也是热情的招呼,这里的人们淳朴好客,只是当地的方言虽也同属吴语系,与秦淮一带的苏南话却大相径庭,实在是一头雾水,只能回应以微笑。
左丽却静不下来,向来活泼,在街巷走了走,便没了开初的新奇,催促着好友去别的地逛逛。
这二人性子截然相反,在这陌生的他乡,吃住行都在一起,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电影院是新兴产业,周遭数十里只有垦殖场有这么一家,自然是让百姓趋之若鹜。
今天放映的是“昆仑铁骑”,讲的是大西南剿匪的故事。其时,距离西北边陲的战事过去没多久,虽然关于这场战事的宣传不多,但扬我国威的事情总是容易在民间发酵传播,“昆仑铁骑”讲述的是解放初剿匪之事,故事地点却差不多,观众自然愿意去看。
从上午到晩上,电影会连续播放七场,叶筱竹她们选择的是下午两点半那场,看完正好赶回秀水,陆大明队长晚上请吃饭呢。
到电影院门口,下午第一场还有二十几分钟散场,售票口不少人排着队,算算时间差不多,二人也排了上去。
售票员动作利落,收钱、戳印、撕票、找零,一气呵成,不一会便要到左叶二人。票价不贵,一毛五一张,左丽拿着一张五角纸币正要递进售票口,一旁突然伸出一只手,手指夹着一元钱:“六张两点半的。”
左丽被那人挤得身体失去重心,要不是身后的叶筱竹扶着,就得摔上一跤了,不由得又惊又怒:“干什么啊你!”
对方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鹰勾鼻,穿了件军大衣,阴阳怪气的说:“干啥?买票呀!”末了,还“哼”了声。
“买票不会排队吗?有没有素质?”左丽原本就是个急性子,这会儿体现的淋漓尽致,语速快,语调高。
“素质?”军大衣对身旁的同伴笑道:“哥几个,知道素质吗?学着点,咱们要做最有素质的人。”转向左丽:“这位姐姐还是妹妹呀,怎么称呼呢?初次见面,认识认识呗。”
左丽红了脸,不是羞赧,是恼怒,问售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