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明末好国舅》

爱尚小说网(23ox.com)

首页 >> 明末好国舅 () >> 121、抗清三公得其二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ox.com/143101/

121、抗清三公得其二(1/2)

{求订阅,求月票}

望着手中方从哲的名刺,张璟确认是真的后,这才抬头看向面前的三个年轻书生。

“你们可真是等煞我了,自从方相公那日向我荐人,说你们都是大明日后的栋梁之才,为此,我可是苦等好几日了。”张璟连忙起身和那三人欢迎道,当然,他说的其实都是客套话。

这三人张璟以前连名字都不知道,如何会真的等?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要给三人面子,毕竟多说些客套话,双方之间留个好印象,若是真有才华,起码也不会让对方厌恶。

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君臣主仆关系发展到今天,若是有选择性,君主给臣仆的初次印象不好,不愿意效忠君主的人可是大有人在的。

谁知道方从哲给自己推荐来的人,厉害不厉害?

虽然张璟心里觉得,方从哲能推荐给自己的应该不会有太大本事,但如果真要撞大运了,从中捞到一个潜力股,那他岂不是要赚大发了?

而且刚刚两天不到的张璟,现在可是正缺人才的时候,能有稍微靠谱点的人才在身边使用,暂时可比给他其他什么东西强多了。

“国舅爷言重了,我等朽木之才,如何能成为大明栋梁?”那三人见张璟如此礼遇,便齐齐向张璟还礼,并由为首一个年长青年向张璟答谢道。

“莫要谦虚,方相公是何等英雄人物,他推荐的人必然不同凡响。”张璟笑着回道。

那三个青年倒没有被张璟这客套话给迷住理智,连道不敢,四人一番客套,而后才由那三个青年自我介绍。

“在下归安茅元仪,见过国舅爷!”

“在下上虞陈明遇,见过国舅爷!”

“在下金坛冯厚敦,见过国舅爷!”

对面三个青年,按照年纪大小,相互自报家门。

张璟听到三人籍贯和口中没有能彻底更正浙江口音,心中对他们是方从哲推荐来的人,再无怀疑。

毕竟,对于现在失势的方从哲而言,他如果推荐人,估计其他地方的人,方从哲还不敢冒险,唯有出身浙江,有乡党优势,可以互相信任的监生,方从哲才敢信任和推荐。

终究,在这个朋党林立的时代,除非是早早考了功名,在仕途官场里,因为和乡党不和而转换门庭,不然,很少有人会提前放弃乡党身份,而加入其他党派。

像面前这三个青年,他们至今考取功名未果,家里又有些背景条件,先来京师国子监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背景人脉,等毕业后,还考不了功名,再作打算准备靠监生身份,找些关系,从小吏做起,进入仕途也是无可厚非。

也正是因此,方从哲才会放心大胆的引荐他们,毕竟以他们的身份,想脱离浙党,改换门庭,那就太难了。

而张璟本人,除了因为他们是监生,和自己有些渊源以外,也正是因为他们属于浙党,才敢放心大胆的用他们。

毕竟,只要张璟不去得罪方从哲,以及方从哲所代表的浙党,除非浙党遇到巨大利益,比背叛自己还对他们有利,如熊廷弼被浙党摆了一道那样,否则他们是断然不会和张璟反目,坑害张璟的。

当然了,若是有人现在就注意到自己,并且知道方从哲要帮助自己,给自己暗中塞人,背地里阴自己,张璟也就只能认栽了。

“好!好!好!有诸位相助,陛下所托付我的事情,如何能不成?”张璟听完三人名字,大笑道。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好像有些不对劲,似乎这三人的名字有些熟悉啊。

“茅元仪?陈明遇?冯厚敦?”张璟一一对着三人,不确定的试探问道。

对面三人相互对视一眼,他们虽然不明白张璟的意思,看张璟意思似乎认识他们,但还是点头承认回应。

一下子,张璟仿佛确认了某件事情。

他们不会真是那三人吧?

要真是的,老子可真的是要发了!

茅元仪!

陈明遇!

冯厚敦!

竟然是他们三人?

这三人,可都是后世螨清痛恨之人,甚至三人都被螨清恨不得从史书中彻底一一抹去的人。

而他们三人,张璟后世也是一直记得的,籍贯也都对得上,心里面,张璟已经确认他们就是那三人了。

前者一本《武备志》,后者二人更是流传后世,汉人骄傲的抗清三公之二。

每一个,都是令螨清忌惮的人!

当然,说起来陈明遇、冯厚敦二人,可比茅元仪出名多了,毕竟江阴八十一日,无论何时,都是汉人不能忘记的伤痕!

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这半句诗,张璟每次读来,心中都无尽仇恨,以孤城坚守八十一日,虽然最终还是城破兵败,但也让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这三人的名字,永远留在汉人的心中,成为民族脊梁。

犹记得,为了抵制螨清欲毁我华夏衣冠,奴我种族的剃发令,江阴全城百姓抱着汉族存亡之念,随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不惧螨清刀兵威胁,坚决抵抗螨清。

前后八十一日,城破全城殉国,仅有遗民五十三口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前后无一人投降,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而螨清围城的二十四万余人,却为此连续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兵卒七万五千余人,由不得螨清不记恨。

<
状态提示: 121、抗清三公得其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