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第 9 5 章(1/4)
建安五年十月,经历了近乎一年的对峙,袁曹各率全军,决战于官渡。士气早已枯竭的袁军在得知张?、高览二将叛曹后彻底失去斗志,不过半日,袁军大溃。袁绍及袁谭等幅巾乘马,仅率八百骑渡河北逃。其余近七万兵士、辎重、图书、珍宝皆缴归曹军。
虽然此战过后,袁绍仍据有四州之地,但稍有见识之人都看得出,四世三公的袁家,已是日薄西山。
战后清点物资,救治伤员等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由负责之人指挥处理,不必曹操多加费心。唯独有三件事必要曹操亲自过目:一是来不及随袁绍北逃的沮授,二是从袁营搜出的成堆的书信,三是这七万袁军战俘。
沮授此人,曹操素来大为欣赏,所以许下各种条件费了好大口舌请他转换门庭。奈何沮授虽对袁绍失望,却仍对袁绍忠心耿耿,如今被俘,只求速死。一来二去,曹操无奈,只能遂了他的意,在他自尽后将其厚葬。
“若嘉与沮授易地而处,嘉定不会选择自尽。”和曹操一起看着装着沮授尸身的木棺一点点被黄土掩埋,郭嘉若有感触道,“袁绍尚未身死,一切或还有转机。虚与委蛇留下,方才能有机会。”
“奉孝以为,袁家倾颓之势,还有挽回之机?”
听到曹操的问话,郭嘉收起眼中微澜,语气轻快了许多:“嘉的意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明公可万万不要顾惜年少交情,有妇人之仁。”说完,他一顿,转头望着曹操的眼睛,笑道,“还有,明公也不必可惜这沮授。河北人才济济,天下俊贤攘攘,迟早都会入明公之彀。比如,那作得一手锦绣文章的陈孔璋,不久已在明公帐中了?”
士卒很快就将土坑填满,若无那块草草做出的石碑,无人会知这平整的土地之下究竟埋着多少如沮授般曾一言一语都可改变天下局势之人。曹操转身向另一边走去,郭嘉亦步亦趋跟上,听曹操与他道:“孔璋文章是不错,孤以后再头痛,都不必找医官了。”
“哈哈,‘强词夺理’,‘讳疾忌医’,这八个字嘉总算能还给明公了。”郭嘉附和着与曹
操开着玩笑。层云间洒下残阳血色,硝烟散去未多久的官渡战场还笼着淡淡的血腥气。曹操与郭嘉这般随口开着玩笑,无非也是为了抚平些内心的波澜。
他们还有必须要做的事。
这段路并不长也不难走,没多久曹操和郭嘉就来到了大营外的另一处临时安置点,那里面是刚刚俘虏的七万袁军战俘。他们的数量比曹操军中现下所有人加上马匹都要多,然而却全部都失去了战意,垂头丧气,乖乖顺从着人数远少于他们的曹军,茫然而沉默的滞留在此。
仿佛一群从来都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羔羊。
从高处俯看着这些人,郭嘉嗓子有些发干,但还是先开了口:“明公,这七万人,我们带不走。带不走,就不能留。”顿了顿,他又道,“大坑已经挖好,还望明公示下。”
曹操负手而立,北风刮过他身上的铁甲,撞出铮铮的悲鸣:“既然挖好了,就尽早开始吧。”
郭嘉点点头,对身后的执抢甲士轻声吩咐了几句,甲士领命离去。
刚刚离开战场的将士尚没有放下手中的兵器,更遑论洗去满身的血污。他们将那些已然放弃活下去希望的俘虏分着队列赶向土坑,而后将他们一个一个赶下去,摔在深深的坑底。显然,并非所有的袁军都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当看到即将等待自己的命运不是被俘而是被杀之后,就如同突然惊醒的困兽,转身想要逃跑,却很快就被手执兵刃的士兵用更大的力气扔入土坑,发出绝望的嘶吼,可却身旁的一两人都叫不醒。或许,其他人比这些还想奋力一搏的人要聪明许多:麻木的赴死,死亡就不会再那么痛苦。
七万人,其实也不过一会儿功夫,就都被赶到了几个大坑之中。一声令下,坑边的兵卒放下手中的兵刃,拿起铲子将土往坑中洒去。坑中的人或许在摔下时已经死了,或许还在苟延残喘,但也如死去般静默的面对头顶洒下的土,一点点的将自己吞没,正如之前将沮授埋葬一般。只不过,沮授尚且有一块碑,还有将来的史书留名,而他们,除了死亡,什么都没有。
对这些袁军,坑边的士兵没有被杀死同袍的愤怒,没有互为仇敌的恨意,他们只是安静而效率的执行着军令;而坑底的袁军,同样没有听见他们因害怕而发出的哭声或者求饶声,更没有对即将夺取他们性命的曹军的咒骂。从第一捧土被洒入坑中,到巨大的土坑被填为平地,一直都是静悄悄的,除了翻土声与风声,什么都没有。
万丈豪情与一腔热血是属于战场的,而这里只有一场静谧的屠杀。
“昔日许劭给过孤一句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望着眼前平整的土地,“孤当时得了这句评语,高兴极了,真觉得自己就如那被李膺赞赏了句的郭林宗,从此可评此语名震京师,创下番青史留名之功。以如今之势,孤在史书上占他一席之地已无悬念,但若是尚有选择,孤不希望史书上留有许劭这句话。”
没有一个能臣,会杀戮妃嫔软禁皇帝;没有一个英雄,会屠杀手无寸铁的战俘,满手鲜血,宛如屠夫。
曹操向前走了几步,跺了跺脚下的土地。若不是方才他们亲眼将这场坑杀从头到尾一点不拉的看在眼中,不会有人意识到,这片土地之下,埋葬的多少尸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