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1/3)
继续前言,探究西游记背后隐藏的秘密。
上文已经说了两点了,其三就是、结果最后闹到雷音寺,孙悟空与如来佛说的话,和在前面别处说的是有区别的,他先说这一路上我这般辛苦,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师父却把我赶出来。
现在,请佛祖与弟子辨明邪正,我才好保唐僧过来把佛经取回东土,帮你永传大教。
注意:他说的是辨明邪正,不是辨明真假,而在前面别处他都是说的辨个真假。
这个区别是相当大的,真假,是指两个人谁真谁假,邪正,,是问我的行为对不对,请如来公断。
孙悟空这点分身术的小把戏,又岂能瞒得过如来佛?!在他还没来之前,如来佛就已经对大众说了。
“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二心斗来。”
你们这些人呀,一心要看他谁真谁假,又岂能识破他的二心呢?根本就不是两个人嘛,是二心也,孙猴子生了二心,把老师都打了!你们却以为是妖怪。
但是,这能说吗?一说破,就无法收场了,这个经就彻底的取不成了!如来的计划就破产了!
所以,为了大局为重,如来佛也不能说破,不但不能说,反而还要很默契地配合他假戏真做!
于是,如来佛就杜撰出一个谁也没听说、没见过、根本就不存在的六耳猕猴来。
原着中这样写道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孙悟空没想到如来佛会瞎扯,很是震惊,不知道如来要干什么,如来也没有辨真假,而是直接吓唬猴子。
“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悟空生怕被抓住把柄,急变蜂儿飞跑。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
“汝等休要再言,妖精未走,在我钵盂之下。”
将钵盂揭起,果见一六耳猕猴。大众都看到假悟空已经变做蜂儿跑了,不料如来佛的钵盂下还真有一只六耳猕猴。
孙大圣忍不住,将其打死。“忍不住”这三字用的好啊,悟空的心理素质到底比不上如来佛祖。
佛法无边的如来总算帮神通广大的悟空把这个弥天大谎撒团圆了,皆大欢喜。大圣叩头谢道。
“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
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经过这一场闹剧,孙悟空明确的被如来内定为预备佛员了,这是对他敢打师父的一种肯定,,一种奖励!唐僧呢,这个刁酸无能的泼秃领导吃了哑巴亏,白挨了一顿揍。
这种人欠揍,揍他一顿,他自然就老实了。你看后来,唐僧还敢不敢再说赶孙悟空滚蛋的话了?就是想念紧箍咒,那也还得掂量掂量。
所以由此可见,西游记并不简单,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作者菌根据自己的所读所想,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为大家重新解读一下《西游记》。
当然,郑重申明:本文讨论的范围: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
也仅限于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首先,是唐僧的父母之谜。
因为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而要讲唐僧,我们自然得先从唐僧的父母亲讲起。
而在西游记的《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中,却疑点多多,迷雾重重,很难于读懂。
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远之处,读懂了,方能明白何为“造化”,读不懂,《西游记》就永远只能是儿童故事。
读过原着的朋友都知道,唐僧的父亲叫陈光蕊,唐僧的母亲叫殷温娇。
在这一回故事中,陈光蕊考上了状元,遇到丞相的小姐殷温娇抛绣球招亲,那绣球“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二人由此成就了一段姻缘,陈光蕊便和丞相之女殷温娇结了婚。
陈光蕊后来赴任江州,从丞相府出发,一路上竟无人伴随,仅带着老婆和自己的一个家僮,到了洪江渡口,艄公刘洪、李彪见色起意,杀了陈光蕊和家僮,殷小姐寻思无计,只得顺了刘洪。
这个时候,离谱的事情发生了: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文书,竟然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要知道刘洪,一个水贼,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还带着个活证人,难道他不怕小姐害他么?而小姐却并没有揭穿杀夫凶手,那她还在等什么?
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孩子(即后来的唐僧)生下后,顺水放走,由老和尚收养了,这个时候问题来了,送走孩子之后,她完全可以报案了啊,却为何仍不作声?
更离奇的是,刘洪竟然冒充了一十八年,也没被人发觉,女儿出嫁后没回过娘家,也无书信来,!这十八年中,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枕,简直叫人无法想像。
直到后来儿子陈玄奘年满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丞相居然发六万御林军来捉。
???
这是神秘操作?
而陈光蕊复活后,一家团圆,小姐竟然又从容自尽了。
???
这又是神马操作?
真的是着实叫人费解啊!
于是,就有人说,,这一篇是《西游记》中最大的一处败笔。最不合理,甚为荒诞。
犯了写小说不可犯的错误,这些漏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