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2/2)
,继续淡定说道,“你这样理解也没错,不过再深入一步就不不一样了。理论上怎么说,我自己也很难表达,所以我给你们说下,致良知吧。”李炜完全没有预料到韩明竟然使出了这招,直接就是把自己笑趴在课桌底下,“哈哈~~,韩明,你不会还他妈的出来装逼。”
韩明心里不屑的嘀咕着,“李炜,泡妞的经验我不如你,可这悟道的功夫可是我的强项。
你知道一,做出的行为是这样的,当你知道十的时候,做出的行为又是那样的,知道的不同,做出的行为也会不同,做出的行为不同,反过来知道的也会不同。“知行合一”的理论,哪有这么简单。
就拿看书来说,大家都知道现在看一本书,和你十年之后再去看那本书,所产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你二,三十年再去看那本书,产生的行为和思想就更加不一样了。
假设你第一次看书,理解的是一;那么你十年后,看书的理解就是二;你三十年后,看书的理解就是三。但是
当你十年后再去看那本书,感受到的东西却无法用“行”表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第二次的“行”还停留在第一次的“行”上,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你就不能在实际当中运用出来。
这个时候,你就算是再怎么去思考“知,”都是很难成功的。因为现在你需要思考的不是“知”而是“行,”第二个重新开始的“行。”
只有当你真真的思考出的第二个“行”的时候,“知行合一”的理论才能继续走下去。如果还是不能思考出来,就不用思考,直接去用行动改变你的思想,(1)当你去行动的时候,第二个“行”同样会逐渐的走向成熟。
(哈哈~~,讲的有点太复杂,不懂的,我这里再用一个入门级的案例来解释一下,还拿看书来举例。
一个30岁的青年人,事业过得不如意,于是他开始反省,为什么事业会搞的这么失败。和所有人一样,他也得出了那个正确的答案,那就是小的时候,书看的太少了,要是看了一千本,事业绝不会这样的。从今以后,他继续工作,却还是不看书,那么,这种人可以称作是懂得“读书”吗?
当然不能,因为他后悔的根本原因,从来都不是小的时候书看少了。而是他想要去占便宜,去占那一千本书的便宜。他的内心不是后悔自己没有看书,而是觉得自己小的时候要是看了这么多书,他不就是赚了一个大便宜吗。
那么当他生活继续下去,到了晚年的时候,不仅事业不如意了,连生活也变得更加糟糕了。这个时候他又在反省,同样是得到了那个正确的结论,年轻的时候书看的少了啊。可是他依然不会去看书,因为他的思想还是和以前是一样的,就是想要去占便宜,我要是年轻的时候看了很多书就好了啊,现在就不用去看书了。
这种人从来都不懂“看书”这种入门级的思想,那么什么是“看书”呢,按照“知行合一”的理论就非常简单了,知道,做到。
换言之就是,只要你拿起书本,你就是懂“看书”了。那么反过来讲,上面那个青年人在从学校毕业以后的一辈子里,都不会真真去懂“看书”这两个字,因为在他死的时候,依然没有拿起书本。他对于读书的“知”和“行”的理解不仅没有合一,还分岔了不知道好几万里去了。)
1,直接去用“行”来推动“知”,需要非常惊人的勇气。
(本章完)
全部章节阅读完毕,请试读其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