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救援朱癸(1/2)
在下关城休整之时,将领们的言谈之间,李略这才知道那返回的将领名字叫申屠远。此人给李略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倒不是因为他的相貌,而是由于他是李略离开出云镇之后第一个交谈的人。在太和问“步军哪来这么多战马”,在半道见神策军朱癸滥杀无辜差点出去理论的人都是他。
申屠远言简意赅地说道:“来了一股吐蕃骑兵,可能有一千多骑,后面还有数千步军,游骑在城外瞎转悠。杨将军下令神策军前锋朱癸率轻骑出北门交战,没打多久,吐蕃人就抵挡不住,向北遁逃。朱癸又得将令,尾随追击而去。”
站在旁边一个将领听罢叹道:“这神策朱癸果然勇猛!”
申屠远一听拉下脸:“我看多半是吐蕃兵故意佯退、诱敌之计,好叫朱癸轻敌冒进,让这厮中计!”
那将领嘀咕道:“朱癸不是得了杨将军军令才追击的么?”
申屠远脱口道:“天策军和神策军本来就不对付...”
众将听罢遂缄口不言,不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各军纷争。天策军杨宁毕竟是下关各路军队的统帅,又有那么高的地位和威望,一众中下层将领说他的不是,确不太应该。
就在这时,便见薛直与数骑自北面的中轴大路策马而来。薛直回到军中,便矫健地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将手里的缰绳随手扔给随从。众将也纷纷聚拢过来。
薛直先回头望了一眼北面,才开口道:“朱癸出战,追到石桥堡,撞见了蛮军大队。杨将军担心他兵力不足有什么闪失,让我率本部人马过去接应,大伙儿都准备准备。”
李略、卫伯文等人和薛直的部下不熟,一路都没怎么说话,但在下关城来来去去也听明白战事军情是怎么回事了。这时李略心中非常纳闷。
杨宁的任务目标很清楚,便是驻守下关等地,堵住吐蕃援军救太和城;通常看来干这种事最明白不过,消极防御就行。就算没法打败敌军,只要卖力经营防务,敌军也别想拿下关有办法。反正吐蕃军想从这里过去,不仅提心吊胆而且鸡犬不宁,这就对了……这样的情况下,杨宁叫朱癸主动出击,是何用意?
难道是见朱癸首战获胜,杨宁想趁机攻占石桥堡?一路上薛直不断找当地官吏百姓询问下关地形地势,李略也了解了不少,这下关是进入苍山地区的要道,而太和、苍山之间又有群岭阻隔难以翻越;唯有石桥堡前面有两处交通孔道可以通行,险要的孔道,就如太和地区向外面通气的鼻孔一般。
如果唐军占领石桥堡,派兵阻塞就近的两个孔道,则吐蕃军想南下、恐怕就只有变鸟才能飞越重山峻岭了。若是这般打算,杨宁的主力还在下关干甚?早该趁朱癸猛将冲前,大军全数掩背跟上,不计代价一举将吐蕃军驱赶出石桥才是……但目前却只叫薛直这两千人马去接应,实在是看不懂是何玄机。
薛直带来的这点兵马,数量有两千之众,但真正可以干硬仗的就只有四五百多重骑。这样的增援,让朱癸前锋与吐蕃军主力决战?还是接应朱癸赶紧往回跑……那么朱癸追出去作甚?
一时间李略觉得这杨宁的前后战术策略,简直是缺乏基本的逻辑关系。不过也不好说,杨宁到底是从军三十载的名将,这种高位者总是应该有非常人的智慧,也许人家有什么深谋远虑,并不是李略这种十七八岁后生能揣测的。
不过事关自己和二十个长途跋涉走路过来的兄弟的身家性命,这时李略也顾不得许多了,一改之前很懂规矩不多嘴的作风,瞅准机会便开口问道:“薛将军,咱们是去救朱癸回来,还是接应他继续作战?”
薛直转头看了一眼说话的李略,淡定地回应道:“杨将军没说。”
李略遂无言再问。
就在这时,申屠远便破口大骂起来:“嘛埋匹!朱癸这厮一点颜面都不留给主公,想起就来气!还叫咱们去救他?他这么能,就让他一个人把吐蕃人打回去得了!”
李略一听,也想到了半路村子边的那事,申屠远话里“不给脸面”恐怕就是说的那茬。
当时朱癸杀那些被劫掠的无辜妇女,申屠远差点出面,后来被薛将军作势制止的。当时李略还以为申屠远是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好青年,不过现在听他单单骂朱癸不给薛直面子,骤然醒悟:申屠远这厮的不满,根本不是因为同情那些无辜的南诏妇女,而是对朱癸在主公面前的态度感到气愤,替主公薛直打抱不平。
这帮武夫,恐怕压根就没把那几个被屠杀的南诏女子当人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么?”
那时,薛直刚一见神策军,就用大帅的命令把王海银教训了一顿,说得都是道理。合情合理的道理恐怕叫神策军很难反驳……但朱癸心里应该也不爽,被一个他看不起的武将教训,凭什么?薛直你一个官二代拽什么啊?
所以朱癸根本不和你口头上讲理。不是要问怎么处置么?按照薛直的意思,应该是放走无辜妇女,惩罚不守军纪的乱兵。但朱癸很干脆,全给杀了,你能把我怎地?
他不是在杀人,而是成心要当众和薛直过不去,要扇薛直的脸,出口闷气。
只不过可怜了那几个无辜的女子,什么都没做错,被人当出气的道具一样砍了。李略多少还是有点现代人的主流价值观,对于这种漠视生命的做法当然不敢苟同……但他也没觉得在这种世道站出来争个对错不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