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开门大吉(1/2)
因为所有固定资产产权归属商务局,刘青年对派国有资产代表的事无法拒绝,也认为理所应当。代表人选很快确认:原朝阳店经理,就是刘青年和王干考察时见过的那个矮胖子,好像姓毛。刘青年对这个顾不上关注,全心全力投入到开业筹备中。
后院仓库腾空,也没做其他改动,摆上几张桌子作为办公室。门店营业厅彻底改造。从屋顶到地面,从货架到灯光,从墙面装饰到整体颜色、光线刘青年和王干两人盯着,严格按设计图纸,一丝不差的进行。他们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将一面外墙拆掉,换上明亮大气的玻璃橱窗。原来黑黢黢的旧门面凭空消失,突然出现一座可爱温馨的休闲屋来。
一一连续加班加点半个多月,陆续搞定。
轮到制作门头时,几个人商量用啥名字好。有人说就叫朝阳食品店吧,毕竟这是老的名字,大家都好接受。刘青年觉得这名字倒没啥毛病,可似乎欠点啥,有点不够力度。
王干问,谁知道朝阳是咋来的,为什么叫朝阳店?
老郑知道得最清楚很清楚。以前这门店侧面有一条路,叫朝阳路。后来城市扩建,朝阳路扩宽,换了名字。但店名却沿用下来。
“那这个朝阳两字还是别用了,早晚都会被忘掉,不好记!”王干说,“还有,咱们一定要想法子跟原来国有的门店区分开,不能一样!区别越大越好。我们这个店还要突出是卖食品的,不是百货店,是食品,各种各样的食品!”
“对头!”刘青年忽然兴奋地哈哈大笑,“王干说的对。我想出来了。我们不是一般的小店,我们是食品城,啥食品都有。我们就叫食品城,咋样?”
几个人都心里一动,这名字眼下还真没人叫过,估计就凭这名字,便让人想起不少东西来。别人都叫这店那店的,跟这城相比,没得比啊!
可王干觉得可能会有问题。食品城是个品类的通称,别人都可以叫,提出是否加上鹰天俩字。
大个儿李想起跟钱大旺差点闹官司的事,心有余悸地说,“别加了。万一到时候才开业,突然又闹出个不着边的岔巴儿事来……”
刘青年也有同感。那一次是过关了。要是再来一次,可不好说了——也太别扭!
刘青年并不是怕打官司,而是越来越谨慎。他想起一句老话:小心行得万年船!这做生意还真是得谨慎,里面的道道岔岔儿太多。要真是不明不白的就吃官司,太不划算。
名字的事暂时确定下来。王干又找人设计了字体图案,大红的底色,预示着红红火火。食品城三个字占据四间门面的门头,显得气派霸气。
值得庆幸的是,尚天云原来的推测真的很准。因为鹰天本身做的就是食品批发,很多货直接就有,这节约了不少的周转金,等到开业时,依靠原有的积累和库存,资金方面倒没有太过紧张,但也基本能够维持过来。
……无论如何,崭新的“食品城”赶在元旦前一天,顺利开业了。
没有领导剪彩,没有什么庆祝活动,更没有什么新闻媒体。
商务局派来的毛书记——就是原来刘青年和王干见过的矮胖子,叫毛成才,颇为不满,对着刘青年发牢骚说,“干嘛不邀请商务局领导,最起码也要请一下尚天云”
8:58分,毛成才话还没说完,大个儿李、丁三已经点燃了店门口左右两侧的两挂10000响,霹雳啪啦的爆竹声欢快如清脆的轻雷凭空滚过,久久地回荡在晴朗的碧空中。
全体鹰天公司的员工已经都到了店里帮忙。
让人谁也没想到的是,早在8:30时,装修一新的店门外就开始有人群聚集,火红的门头,透亮的玻璃,精美的巨幅海报无一不冲击着人们的耳目,给人带来强烈的前所未有过的新奇感。等大门一开,潮水似的人群便蜂蛹而入,看到店内整齐的完全自选式货架,堆放整齐丰满的各式商品,人们的购物愿望随之而起……热热闹闹的人流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多,两处收银台一直紧紧张张。
刘青年、王干、老郑等所有人都一直呆在店里。因为毕竟自选货柜多,除了防止商品丢失,还要维护安全秩序,万一让人把货架挤倒砸伤人也是麻烦事……所幸一切顺利。
虽然这位置客源有限,主流客群应是附近几个社区的居民。但刘青年有一种清晰的感觉,来店里的不止附近几个社区,更远的乃至两公里外的人都有专门跑过来的。中午一点,老郑提着收款箱乐呵呵地进入院子后面的办公室。两个刚换岗下来的收银小姑娘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
“你们猜这半天营业额多少?”老郑问王干。
王干也累得够呛,他和大个儿刚又拉了一车货回来,才补上,正坐着休息。
“不好猜。”王干实话实说。
刘青年站起来,“我估摸着得有三四万吧!”
老郑回身关上门,红通通的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六万六,整整六万六!”
几个人霎那间沉浸到巨大的喜悦中!这第一个店——竟是开门大吉!
晚上8:30,第一天的营业顺利结束。刘青年给尚天云打了个电话,简单说了下一天的情况,当然没告诉他具体的销售额,只是说基本理想,和预期差不多。
尚天云呵呵笑道,“这就好!我听说你几乎全是自选,真担心出啥乱子!看来,你的做法值得我们学学了。”
放掉电话,刘青年心里安静下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