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缘错人间(1/2)
周瑜凝眸望着步骘漆黑如夜的明目,侧了侧身子,沉吟道:“曹操可有意与我江东结盟?”
步骘低头而笑,点头赞道:“大都督神机妙算。”
周瑜闻言不语,眸中闪过一丝亮光,望着点将台下无数船帆从湖面蹁跹而过,若有所思道:“曹操雄才,郭嘉多智。彼时我等势同水火,如今却要执手相盟。若论天下之大势,诚人力不可料之……”
步骘见周瑜神情不喜,反而面露踌躇之色,皱眉请教道:“大都督深谋远虑,目光非凡,吾辈皆不及。敢问此间可有何不妥之处?”
周瑜缄默沉吟,湖光倒映着他美如冠玉的脸庞,江水洗涤着他历经战火炙烤的战甲。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他的领袖。
作为江东黄金一代的领头人,周瑜的所思所想,远比他人多的多。
“并无不妥,只是唏嘘难禁。”周瑜叹息着摇了摇头,眺望着远处如墨如画的山峦,轻声道,“当年赤壁,我与刘使君共抗曹操一时。赤壁大火,熊烧十日不止。如今为谋求天下,便是刀剑相加,无所不用其极。最大的敌人反而变成了共进退的朋友。如此阴谋阳违,不择手段,不知伯符泉下若知,可会怪我?”
周瑜缓缓抚摸着腰间的黄金御锏,锏上金石雕刻的“江东之虎”四字似乎勾起了他诸多悠远深刻的回忆……
有江风从他发间穿过。
周瑜慢慢闭上眼睛,伤感自语道:“别去江山多少恨?流年战地老成秋。被称为‘霸王’的人,或许都是最为孤独的吧。项羽是,韩信是,连大哥你也是……征六郡,镇巴丘,定霸业,距江南。江东之虎孙伯符,区区十年间,便已天下闻名。鹰扬万里,豪气纷飞。伯符你若还在,你我兄弟携手,当可睥睨天下英雄……”
步骘凝视着周瑜渐显悲戚的面容,拱手正色道:“大都督高义。孙将军在天之灵,必保我江东基业,百年永昌。”
周瑜深吸了一口长气,睁眼时,眉宇间已是一片坚定。
他抬直八尺虎躯,对着步骘作了一揖,肃然道:“身为军人,保我江东山河,责无旁贷。不知吴侯懿旨如何?”
步骘慌忙弯身还礼,恭声道:“吴侯只有七字命我带到。”
“请赐教。”
步骘正了正衣冠,神情严肃,下跪高声道:“外事不决问周郎!”
周瑜闻言一怔,赶紧将步骘扶起,推辞道:“军国大事,吴侯何以全相委任?”
步骘盯着周瑜星雨般的眼睛,认真道:“吴侯武事不精,大都督天纵奇才,一代神帅。吴侯但有自知之明,又对大都督以兄长之礼待之。如此亲厚信任,大都督为何迟疑?”
周瑜闻言一叹,握着步骘的手,诚挚道:“子山,你不懂。此一时,彼一时。”
步骘聪明绝顶的人物,想了片刻,颇为惆怅道:“自古功高震主者,下场无不凄凉苦楚。只是吴侯胆略超群,远非常人可比。大都督若有顾虑,如何率军西征?我江东又该如何夺取天下?”
说到此间,步骘与周瑜不假思索地对望了一眼。
两人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复杂难辨的情绪,声量也是愈压愈低。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周瑜负手而叹,春日的山风夹着花香,不断地吹皱着他额前柔和的细发。
“子山,你我深交,有些话自可但说无妨。历朝历代,多少统兵之将奋勇杀敌却不得善终,缘由简之,可共甘苦不可共富贵。”周瑜整了正头上的白银兜鍪,望着步骘,目光灼灼道,“吴侯形貌奇伟,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为人心智都当是绝品。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其志鸿鹄之高,其气王者之象。昔年赤壁,吴侯年纪尚幼,又心系保守基业之责任重大,内外皆有阻,以致战战兢兢,刻意求稳。所以方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之说。此为彼时。而如今大敌已退,吴侯心智手段皆已熟练,江东之主的宝座更是日趋稳固。此时此刻,吴侯广施仁政,勤勉治下,人心资历都已足够!可他可惟独缺少的是什么?”
“军功!”步骘脱口而出,随即面色苍白如纸。
“不错,就是军功。”周瑜点头为意,深思半响,蹙起眉头道,“别忘了,江东的基业都是靠军马一寸一土打来的。孙家三氏,皆是武勇盖世之辈。吴侯有胆气,少的只是运气。赤壁后他兴兵征讨合肥,可惜被张辽所阻。张辽此人乃大将之才,又有曹操雄厚实力为靠山,难以攻克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吴侯如此心高气傲之人,怎能忍受自己在战场之上一败涂地?为君者,统御四海,恩泽万方。何为君威,何为王者气仪?我想,你比我懂……”
“所以,大都督你在月前才反复上书不绶三军主帅征讨江夏之职?”步骘声音渐趋沙哑,鼻翼上已多有细汗。
“此番,我可为将,不可为帅。”周瑜抿嘴轻语,眸目深邃如渊,叹息道,“攻伐江夏,势在必行。如今有曹操为盟静观楼台,则我后方无患。如此大好局面,拿下江夏、江陵诸郡可谓天赐良机。虽襄阳有诸葛亮坐镇,江夏也有关羽为持,但是我们胜利的赢面还是很大的。吴侯聪慧过人,如此绝妙之机,立不朽英名之时,却……瑜不才,深思不出其间缘由。内心更是忐忑不安。”
步骘愈闻愈是心惊,有些艰难地吞了吞口水,劝慰道:“大都督过虑了,如今宇内未靖,天下未平,吴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