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节 追求(1/2)
按照道理来说,既然“飞船”是以传送的形式长途跋涉,那么本身的短距离机动能力就没有多重要了,如果极端一点设计,节约能源、缩小机体,这一部分甚至是可以完全舍弃的。
但是那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能靠近任何稍大一些的的天体,否则一旦进入以其为主的引力场,就会被捕获,向其表面坠落。
除非使用传送逃逸,否则根本无法离开。
这就很尴尬了,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只能远远地看上两眼,然后赶快走人?
那还探索个锤子!不如在家蹲着畅想未来好了。
动力系统必须有,可是认真思考的话,这一点也有很多制约啊,推进式动力系统是以燃料的反应形成反作用力,就像有人推着它一样,名称由来也是这样的。
要形成反作用力,就要求燃料反应中,释放的能量或者物质流,向统一的方向运动,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可是不论释放的是能量还是物质,都要有“燃料”,飞行器携带的“燃料”用尽,那就失去动力了,然而再大的“飞船”,还能携带永远用不完的燃料吗?
戚远这趟出门,又不是有具体目的地的,比如到了木星就折返,这样可以计算需要用多少,带哪种燃料更合适,问题是他说不定要跑到其它恒星系去看看了,天晓得需要多少次靠近大天体,燃料需要准备多少才算够!
不过幸好有奥术,曾理挠着头皮想到了两种可能性,其一是采用核聚变发动机,由造物术将魔力直接转化聚变原料,这样一来,只要戚远掌握了制造聚变原料的奥术,就不虞燃料耗竭。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核聚变发动机极其精密而且复杂,涉及到的学科门类也数量众多,而旅途中戚远只有一个人,他在出发前,必须将相关的知识全部学会,如果发动机出现故障,甚至损坏,他都要有自行维修的能力。
采用其它发动机,也都面临着这一问题,航天仪器,没有哪一种是“傻大黑粗”的,同时还要面对使用奥术大量制造燃料的窘境,目前已掌握的其它任何形式的物质转化能量的效率,都远远比不上核聚变。
同时,太阳能也不是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将来“飞船”在旅途中必然有靠近恒星的时候,也有远离恒星的时候,离得远了太阳能根本供应不上,总不能跑一段就找个恒星“充充电”吧?
且不论那要浪费多少时间,单单“飞船”上要安装的“太阳能蓄电池”,就要占据多大分量?到时候那些质量也是要有能源推着跑的啊,纯粹是在浪费!
总的来说,这种思路,是要以奥术结合其它各个学科的技术手段,共同完成推进式动力系统。
另外一种思路,就是以奥术这门单独学科,独立解决所有问题。
有人喜欢说,这就是“奥术加科学”和“纯奥术”,两种思路。
曾理第一个反对这种**,奥术本身就是科学的一部分!
它只要出现了,不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了,那就不再是神秘,任何妄图以之装神弄鬼的人,都和科研不是一路人,混是混不进来的!
奥术可以视作数学、视作物理、视作化学,它还可以被细分,里面还有众多小学科,等到人们深入了解之后,一门大奥术被划分成数百上千的小领域,将是必经阶段!
就像艾梵瑞尔的奥术施法者,在世界融合前已经开始流行专精学派,他们中占据大多数的那部分,已经自发地有了分科研究的行为。
虽然世界不同,规则不同,但是既然有相同的地方,人们就必然有相通的选择。
世界融合后,不论是地球的学者还是艾梵瑞尔的施法者,研究奥术的人都开始放弃专精,转而将全学派都拿来学习、研究,不是因为大家的天赋都多么高,所有人都成了天才。
而是因为规则发生不为人知的变化,很多曾经的常识改变,大家进行全科研究,有助于更快地认识新世界,同时发现新成果,也变得容易了。
与地球的原本科学体系相结合,双方进行沟通、碰撞,灵感的火花就会不断溅射,这是一个科研人最幸福的时代!
曾理觉得自己又可以开一个课题了,就单单把戚远的“宇宙飞船”搞出来,上千篇各科论文都是少的,分解得细一些,说不得上万都没问题!
比如他现在考虑的纯奥术手段解决推进式动力系统,魔力既然可以直接转化热能、动能,好不好设计模型,使魔力转化的动能具有天然的统一方向,而不必经过机械转化?
再想得远一些,可不可以舍弃推进式动力系统,在宇宙中借助无处不在的引力、引力场,做诸如“引力场切割”之类的运动,从而达到产生动力的目的?
事实上,如果真的可以从四大基本力入手,解决相关问题,那么从今往后,人类就真的要进入“星际大航行”时代了!
不过这个可以当作追求,目前来说,这是和研究明白魔力的性质,一样难度的课题……
但是魔力直接转化动力这个思路,还是可以详细考虑的,问题在于曾理自己在这方面也不拿手,关于能量转化,他主要是跟着别人公布的成果去学习,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在预言学派。
这里面有多少是蒯教授的影响,曾理自己也说不好,但是他确实对预言学派最感兴趣,这个学派奥术的模型与众不同,给他一种向无限远方“提问”的感觉!
从最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