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四方反响(1/2)
“周军数万出汴梁,奔西蜀而去?”
太原显圣宫中,三十八岁的刘承钧听着抱腹山人郭无为汇报细作探来的军情,心中百感交集。
抱腹山人郭无为,少年时即博学有辞辩,初为道士,隐居于武当山。
在后汉乾祐年间,三镇叛乱,郭威以枢密使之职率军出征河中,郭无为即杖策谒于军门,期待有所作为。可惜因为他迹近于纵横家一流,郭威虽然欣赏其才学,最终还是避嫌不纳,郭无为遂拂衣而去,隐居于太原抱腹山。
后来中原变乱,朝代更替,刘崇在太原自立为帝,沿用乾祐年号,依附契丹与中原为敌,不几年就在高平大败,太原被围,很快就窘迫而死。儿皇帝的位置到了其子刘承钧的手上,改元天会,以卫融为相,段恒为枢密使,蔚进掌亲军,子刘继恩为太原尹,潜结江南、西川为外援。
因为刘承钧并不是太甘心于儿皇帝的地位,朝夕之间仍想励精图治,期待着在借助契丹力量谋取中原之后再自立,因此日益看重文学之士,颇求有智谋者与之计事。段恒便将郭无为推荐给刘承钧。
刘承钧起初以谏议大夫之职召郭无为上朝,等到郭无为到显圣宫觐见,两人一番面谈,刘承钧迅速被郭无为的见识手段折服,很快就将郭无为升作吏部侍郎、参议中书事。
甫一辅政的郭无为还没有在列国相争中为刘承钧建功立业,首先就在朝堂上尽显其纵横家的本色。
很快,枢密使段恒便因为涉及叛乱,先是被出为汾州刺史,随后即被缢杀,继任枢密使的赵弘又被郭无为逐出至岚州任刺史,老宰相卫融更是主动退避,郭无为最终独揽大权,身任左仆射、平章事兼枢密使。
不过刘承钧并不后悔,因为郭无为确实能干,而且只要不和他争权的话,他也是可以重用几个有能之士的。
五台山僧继颙是刘守光的幼子,在刘守光死的时候因为年幼而获免,削发为僧出居五台山,为人多智数,善谋利,郭无为闲居抱腹山的时候即与其有所交往,秉政之后即将继颙荐于刘承钧。刘承钧以继颙实为宗姓,即拜为鸿胪卿,参议国事。
继颙却也没有辜负郭无为的荐举和刘承钧的器重,在国计方面很是助了刘承钧一臂之力。
首先是五台山近契丹界,而继颙能讲华严经,颇得四方供奉施舍,因此每年都能得邻近的契丹部族献马数百匹,这每岁数百匹马和数量更多的牛羊也就补助了国用;其次就是继颙还懂得探矿,他竟然在团柏谷发现了规模不小的银矿,募民凿山,取矿烹银,官收四成,刘承钧以狭小的北汉既要做儿皇帝奉承契丹,又要养兵抗衡中原,这个银矿的收入居功不小。
现在郭无为又来向他汇报中原的最新军情了。
据郭无为派去的细作回报,最近这段时间周朝在河东沿边盘查极严,好在这几个细作是扮作了猎户樵夫,探听来的情报也是全靠脑子记忆,如果身上有任何夹带的话,这次他们就回不来了。
幸好最后确认周军的目标的确是西蜀,不然太原又要因为周人骤然间的戒备森严而风声鹤唳了。
只是为何周军去征伐西蜀,却在河东周边戒备森严呢?刘承钧想不明白。
“郭卿,难道周主这次伐蜀乃是倾巢而出,所以才在边境戒备谨严,却是唯恐我军获知消息,从而兴兵南下乘虚直捣汴梁?”
刘承钧对郭无为非常器重仰赖,原本在谈话间是要叫对方表字的,但是郭无为的表字太奇怪了,居然是“无不为”,真是尽显其山人本色,这飘逸固然是飘逸了,刘承钧却是不太好叫出口,于是只好一直使用这样普普通通的称呼。
“陛下,并非如此。周军此次才不过出兵数万,那汴梁城内的禁军怕不有十万之数,如今尚存禁军数万无疑,定不至于怕我军南下。至于周人为何在边境戒备森严,臣也是不知。”
郭无为真是不好说得,刘承钧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认清楚形势,周人对付河东哪里需要汴梁城内的禁军啊……河东军兵力不过三万,战力还不如周人的藩镇,周人的建雄军、昭义军和成德军这几个藩镇,加上那里的驻屯禁军,就足以将河东军堵在太原左近出头不得了。
汴梁城内的那些个禁军,可以说是要防范契丹,甚至可以说是要防范唐国,却绝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是防范河东军的。不过更准确地说,汴梁城内仍然留驻数万禁军,根本上还是为了防范周人的其他藩镇,如果周主率军亲征,并且带上了主要的大臣的话,那汴梁城内不留大军都无所谓。
“是朕妄自尊大了……我军连潞州李继勋、镇州郭崇和晋州杨廷璋都打不过,前几年就看不到潞州和晋州的城头了,近几年更是连失乐平、辽州,沿边山寨丧失数十,周主如今何曾会将我看在眼中啊……卿大可不必讳言。”
看到郭无为一脸不以为然的神色,虽然他并没有说得太透,刘承钧还是明白过来了,于是颓然一声长叹,自怨自艾了一番,然后继续推测道:“然则周主是怕大辽乘虚重夺南京道?***我方的消息是怕我传讯于大辽?”
郭无为点点头,这样猜测倒是虽不中却不远矣,可惜这样的良机出现了,自己这边却还是根本就抓不住:“陛下此言有理。可惜大辽通常是在九月进兵,如今已经快要到十二月了,草原积雪觅食困难,马匹牲畜也开始熬冬掉膘,如果事先没有准备,此时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