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济州岛?(1/2)
第十四章济州岛?
“哦?廷宜已经知道‘济州岛’是哪里了?”
郭炜的眉头一掀,心中是讶异与惊喜并存。还真是没有想到,自己在心里边刚刚评价赵匡义虽然军事战略一无所取,但是政务外交方面还是颇有能力,他这就用实际表现来验证自己的判断了。
说实话,郭炜在穿越之前的军史爱好者角色当得并不是十分合格,起码他并没有太多翻查史籍的耐心,更何况他最感兴趣的古代史也就是后周那一段,而五代史上面关于外国的记载尤其简略,当时的他又不可能预知自己会穿越,却哪里会去核实什么文字记载的济州岛事务?
现在的郭炜当然有条件调阅前朝的所有典籍了,不过要让他从那些手写的、雕版印刷的竖排文表当中查找这样一桩小事,那还是饶了他吧……与其皓首穷经翻故纸堆,郭炜情愿去军器监开发署指导格物待诏和工匠弄原始电池。还真别说,随着郭炜记起来《天工开物》当中锌的还原制取法,冶炼作坊已经可以用比较简易廉价的方式提炼出纯度比较高的锌锭,配合上纯度较高的铜棒和纯度较高的盐水,开发署目前已经建起了几个最原始的电池进行各项试验。
现在看来果然是各有所长,且不说最喜欢根据皇帝喜好或者最新议题而翻检史册的卢多逊了,就连赵匡义在这方面的学力和能力都明显高过了自己。当然,这其实是件好事,要是皇帝处处都比属下强,那还不得自己累死?
“正是如此!”赵匡义当然不知道皇帝现在心里面转着的想法,只是在那里眉飞色舞地说道,“陛下所挂怀的‘济州岛’,以陛下描述的位置,参照史籍记载,再辅以高丽方面的记述,臣可以断定就是历来史籍中提到的州胡、东瀛州、耽罗,大唐龙朔年间曾经遣使入贡的儋罗。”
“嗯,廷宜且慢慢说来……”
郭炜看着赵匡义的神情,的确没有说谎和虚言夸饰的模样,而是有几分卖弄,另有几分邀功的味道,显然他对自身的判断还是很有信心的样子,这么说来,济州岛的位置真的有着落了……而且从赵匡义说的这地方曾经遣使入贡大唐,那岂不是说自己很有机会将其纳入大周的朝贡体系,最终实际占据该岛?那样一个很有前途的海上牧场就呼之欲出了。
“陛下言‘济州岛’乃是高丽西南面的一个大岛,臣在高丽的时候多次侧面访求,在这个位置上就只有耽罗国。而唐高宗实录中记载的也正是如此,龙朔初,有儋罗者,其王儒李都罗遣使入朝,国居新罗武州南岛上;麟德中,酋长来朝,从帝至泰山;初附百济,后附新罗。”
赵匡义对自己的判断的确是很有信心,因为就他翻查的史籍资料和在高丽那边询问的情况来看,“济州岛是高丽旁边最大的一个岛”,那么除了东瀛日本国的几个大岛之外,就只可能是耽罗国所居的“新罗武州南岛”了。
看皇帝对自己的汇报不动声色,赵匡义继续说道:“岛上居民最早来自何处,史籍不载,不过从历代对其的称呼来看,岛夷、东屠、海上东夷和州胡……都说明和东胡、鲜卑、獩貊不无关系,或者就是上古泛海至此的东夷之后。依史籍所载,其俗朴陋,衣犬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谷,耕不知用牛,以铁齿杷土。当知其未经文明播化,起居农事尚不及渤海人。”
“嗯,很好!廷宜这事做得很细致。”郭炜听到这里也是忍不住点头夸赞了一声,“那么为何自此之后其国不再入贡了?‘初附百济,后附新罗’,百济亡后附于新罗,新罗之后莫非就附于高丽了?”
郭炜很高兴。通过赵匡义的话,他也基本可以确认这个耽罗国就是在后世的济州岛上了,而且看样子全岛就这么一个权力中心,只要能够控制它,也就控制了全岛。
至于怎么控制和利用全岛,光从赵匡义的这些描述当中,郭炜就已经想到了一些腹案。
岛上的居民来历是最不重要的,只要不是高丽或者日本的近亲就可以了。所谓的东夷,其实只不过是中国史书的省事分类,里面杂七杂八的差别大了去了,可不光是后世的通古斯语族,更不是半岛三韩人和东瀛日本人这一类语系和民族来源早就混杂不清的人群,如果耽罗国的居民真是早期东胡泛海定居的,那和大陆的关系未必就远过了和高丽的关系。
而从赵匡义转引史籍对该岛居民的民俗及农业生产水平来看,他们的生存状态相当原始,除了引入的铁器之外,整个社会状况几乎就只有炎黄时期的水平。这样的生产力和政权水平是很好对付的,其实并不需要采取什么野蛮的手段,只要当地进入到大周的朝贡体系,并且接纳大周驻军,那么朝廷完全可以定向扶助,通过引入良种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相信以岛民原有的耕地就足以承载两三倍的人口,剩下来的地方应该都可以用于放牧马匹。
那么多穿越小说都选择了济州岛做牧场,似乎听说蒙元时期真的是拿这个岛当作马场的,韩国的济州岛也是牧场和旅游胜地,这一定有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耽罗国的归属权,郭炜希望在这方面尽量做到名正言顺。
赵匡义看了郭炜一眼,压制住心中的佩服恭声答道:“大唐自高宗之后逐步放弃了经略海东,随着新罗跋扈、渤海兴起,安东都护府都已经内迁,这些海外藩国自然流散。耽罗国先后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