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辽阳军情(1/2)
“这些周人!大张旗鼓地说甚吊民伐罪,却没有听说幽州那边向北进兵,倒是往咱辽阳府连着派来了将近四万兵马!啐当真晦气!”
显德门的城楼上,东京留守司渤海军指挥使大鸾河朝着驻跸山的方向吐了口唾沫,嘴巴里面骂骂咧咧的,话语中却是充满了对于未来的担忧。(,
辽阳府的这座天福城,宫城在东北隅,城墙周长八里高三丈,北面和东面与外城共一城门,仅南面单设有三门;而外城又叫汉城,幅员三十里,城墙周长二十二里高三丈,四面一共开了八座城门,显德门是南面偏西的那座城门。
渤海国被契丹所灭,故土被契丹、女真和高丽瓜分,部族离散,不过主要人口还是被契丹掳去,大氏皇族同样如此,有逃亡高丽者,有流落东北女真诸部苟延者,有被契丹禁锢居住者,也有效命于契丹的皇族旁系,大鸾河与当下驻守东城的大鹏翼就是这一系的后人。
当然,效命是效命了,要说他们对辽国有多么忠诚,那却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像高模翰那样做到了辽国的中台省左相,他的忠诚也只是个人的,顶多是家族的,而并不能代表高氏渤海人。
只是大鸾河再怎么对辽国无所谓忠诚,他对自己的这一份军职还是相当在乎的,现在面对周人的入侵,尤其是东京道第一大城遭遇周军兵临城下,他又是率领所部负责南城的守备。考虑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将周军看成了敌手。
周军是否向上京大举进兵,留守耶律和里可能会非常在乎,他大鸾河却是不会关心的,真要关心也是关心周军如果将攻击的重点放到上京n阳城外的周军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了?甚至是不是有可能撤离?
周国和辽国怎么打都没有关系,只要战争漩涡不把他的部伍拉进去就行,但是现在让大鸾河感到晦气的就是,周军不光是来到了辽阳城外,而且来得还非常的多,上京和南京尚未听到有周军威胁,自己的人多半就要被这场战争卷入了。
“是啊东京道跟周国可还隔着一个南京道或者大海呢,天知道这些周军为啥不去大南京和上京。偏偏往辽阳府扎堆了。”跟在大鸾河身后的小校李勋大有同感地接嘴道,“先头在东城外扎营的那万把人还算好,只是躲起来造攻城器械,并没有冒冒失失地过来扑城。当然,万把人也破不了上万人把守的天福城,可是西南边这一下子就过来了两三万兵马,乖乖,都快要塞满驻跸山北面的山脚了。儿郎们眼瞅着就快要遭罪啰”
契丹人虽然大量使用各从属部族从军,利用这些部族的不同特长,而且基本上都是各自成军,但是对各族离心也并非全无防范。奚部算是和契丹八部走得最近的。那奚王王帐也得跟着辽主的斡鲁朵行动,王帐军充任侍卫之责。而奚部的牧场中间和周边却又穿插着契丹八部的牧场和头下军州,奚部点集部族军参战的时候n主会派近臣出任军主或者监军,至于对其他部族的防范措施自然比奚部还要严密。
像渤海人和汉儿,因为他们有农耕和攻守城的特长,于骑战一道则要比契丹及其他草原部族差得多,那显然是不合适与其他部族合编的,再说混编也不符合辽国的传统,所以两部也都是单独成军,不过契丹人对这两部的猜忌也是最深的,因而在渤海军当中安插汉儿将校、在汉儿军当中安插渤海将校就是编组的常态了。
这个小校李勋自然是汉儿,算起来是契丹人向东京留守司渤海军当中掺沙子举措的那几脸石,只是渤海人多半都通汉话,而且双方的生活习俗比较接近,本来是作为替契丹主子监督渤合司的李勋跟着大鸾河时间长了,最后倒是真的和大鸾河差不多一条心。
听到李勋的这般说法,大鸾河的两道眉毛早就拧成了两团乱草:“嗯……先后两路周军凑起来就有将近四万人马,按说围攻一万多人把守的天福城还不算太够,不过周军的战力名声在外,当年的屋质大王二对一野战都顶不住的,再有传说中的犀利火器助阵,这座城池还真是不好说能够守多久……”
“能守多久其实都是小事,怕就怕将军所部被留守司勒令挡在前面,守没多久儿郎们就要伤亡殆尽了……”
李勋的这句话声音很小,基本上就是嘟囔出来的,离得远一点的人压根就听不到,不过大鸾河与随从的心腹自然是听得一清二楚。
…………
“你说从西边又过来了两三万周军?现在正在驻跸山那里扎营,很有可能与这边的敌军会攻天福城?”
在东南的韶阳门城楼上,东京留守司渤海军都指挥使大鹏翼也在关注着最新的军情变化,宫城内自有契丹军驻守,他们渤海军和汉儿军自然是负责防守外城的。
“是的,此事已经得到了远拦子的确证,而且从显德门城楼上就可以直接望见驻跸山下的周军营寨,比这边东梁河南岸的周军营寨大了许多。”
向大鹏翼汇报军情的是小校马赟,这些天周军在城外拚力打造攻城器械,尽管对方并未发起进攻,负责东城防御的大鹏翼仍然感到相当的紧张,所以时时派人到留守司、统军司和四门查探,马赟就是从显德门那边跑过来向他汇报的。
“又来了两三万!”大鹏翼的脸色霎时间就阴了下来,抬头看了看远方河边的周军营地,“原来这里的万余人马并不是来奇袭的,他们到得这么早,其实是为了迫使我军留守天福城,让我们不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