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朝堂辩严冬(1/2)
七月,早朝。
“陛下,扬州战事已成定局,大周已从扬州撤离,相信不日之后,大乾亦会在郭将军的包围之下,彻底溃败。”关云意气风发的说道,之前扬州战事紧张的时候,他再朝会上根本不敢开口,生怕惹了洪武帝,现在,扬州已成定局,关云自然干高声说话。
洪原冷笑,关云还真是把功劳都拦在了太尉府的身上,如果不是他们丞相府积极调运粮草,为大军筹备辎重,大军能够这么轻易的大胜仗吗?
当然,这些话,洪原不会说出来,但是心中对关云甚是不满。
洪武帝默默的点着头,郭尧在扬州所为,让洪武帝很是高兴,这样下去,扬州不仅收回,同时还痛击大周和大乾,而且,这也让洪武帝发现,大汉的将领,除了左思城和何为平外,并不是那么的不堪。
不过,洪武帝仍然不敢重用郭尧,就是因为郭尧的出身问题,一旦让郭尧手掌大权,说不定此人会成为第二个姜望。
目光扫视群臣,看着一个个大臣皇子们脸上各异的神情,洪武帝突然注意的,今日祁国公张俊也来上早朝了,而且似乎一副很专心的样子。
“老国公,是否有什么事情要说啊?”洪武帝恭敬的问道。
张俊眼睛闪过精芒,仿若即将枯萎的老树再次荣光春发。
颤巍巍的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张俊见一个太监要扶自己,顿时一甩手,瞪了那个太监一眼。
吓得那个太监连忙退下低头不敢抬起。
“陛下,扬州战事虽然大局已定,但是不可否认,我大汉将领,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所以老臣恳请陛下提拔那些年轻将领,为我大汉延续根基。”张俊虽然声音不大,但是语气中的坚决异常的清楚。
一时间,大殿内的群臣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只怕这大汉之中,也只有祁国公敢说这样的话,敢这样和洪武帝说话。
思索着点头,洪武帝说道:“老国公所言甚是,不知老国公可有什么人选?”
话一出口,洪武帝心中一顿,这祁国公,该不会让自己提拔严冬吧。想到此,洪武帝皱起了眉头。放到往常,祁国公开口,自己绝不会拒绝,不就是提拔年轻将领吗,提拔谁不是提拔,而且也只有真正有本领的将领,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
可要是祁国公这次是为严冬请命,那自己恐怕要让他失望了,严冬和自己的五女儿,是决不能在一起的。
且不说严冬年纪轻轻就屡立战功,乃是大将之才,柱国之臣。就是自己的五女儿,那可是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智慧过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刘清儿有一颗不甘的心,一旦让严冬和刘清儿相结合,心正,对大汉绝对是福运,可一旦心术不正,那对大汉绝对是一场灾难。
说不定自己百年之后,这大汉刘家的王朝,就要变了。
虽然这种可能不大,但是身为帝王,身为此时大汉的皇帝,洪武帝决不能为自己的子孙留下这样的祸患。
宁可拆散严冬和刘清儿,也绝不能放任之后那微不可闻的祸患,这,就是洪武帝能够成为皇帝的原因之一。
“老臣觉得,昭侯严冬,威武侯温固,皆是军中俊杰,乃有大将之风,可担大任。”张俊凝重喝道,这一次他推荐严冬,倒并不全是因为严冬去请他帮忙,而是他真的认为,大汉有必要提携一下军中的俊杰,而严冬,无疑是现在大汉军中表现最出色的年轻将领。
“又是严冬?”
“这一次,连老国公都出来了。”
“这严冬,还真是有本事,这几日,可有不少大臣都为他请愿了。”
“哎!还是年轻,这般行事,只怕是适得其反。”
.....
听到张俊的话,大臣们纷纷忍不住低语。
从六月末,几乎每隔几日,都有大臣在早朝上提起严冬,而所言之事,无非就是言及严冬乃是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应当重用。
而每次提及严冬,洪武帝都会避而不谈。
之所以避而不谈而非训斥大臣们,那是因为严冬确实有功绩,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洪武帝也不能轻易的降罪于他,洪武帝可不想因为此事,而坏了他识人善用,英明神武的名声。
几位皇子也都是深思,特别是大皇子刘秀,一直以来,刘秀都非常的想要拉拢严冬,可是现在,严冬这势头,让他有些顾忌,这半个月来的,大臣们连续不断的提及严冬,让刘秀有一种此人太过狂妄的感觉。
一个人有才能,这是这个人飞黄腾达的根本,但是如果一个人恃才而傲,这就会让很多人厌烦,纵观历史上那些恃才而傲者,下场大多不好。
才能,并不能让一个人自恃一辈子,
而现在严冬给刘秀的感觉,就是恃才而傲,让人心生不悦。
二皇子自是不必多说,他本来就不喜严冬,虽然这是在自己的弟弟刘恒的影响之下行程的,虽然刘恒现在已经与严冬交好,但是这一切,刘承并不知道,他对于严冬的感官,还停留在以前刘恒为他诉述的,还有,这些日子来的朝会。
现在二皇子刘承对于严冬的感官,更加的不好,现在严冬还未成为朝中重将,就敢这般肆无忌惮的拉拢那么多大臣为其说话,那要是自己之后当皇帝呢?到那时,严冬应该成为大将了,一旦发生今日这样的事情,自己又该如何?
毫无疑问,严冬在刘承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尾大不掉的那种人。如果自己当皇帝,是绝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