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早朝(1/2)
次日一早,此次所有参与议和之人,皆立于金銮殿之下。
金銮殿之上,皇帝一身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黄金打造的龙椅之上,俯视着下面一干众臣。台阶之下,万莳朝所有栋梁之臣,着整齐而又隆重的朝服,恭敬的站在两侧。
褚印玕,褚印弘,褚印桢三位皇子依次站在右侧首位,次位,三位。本着圣人教训的谦虚之态,将左侧的尊位让给丞相宋荻,大将军云改以及内阁首辅王农,也是朝廷重视臣子的意思。封彧因没有官职,只在右列末端站着,那大门离他不过一步之远。
皇帝使了个眼神,富公公会意,取过圣旨。圣旨两侧是翻飞的银色巨龙,中间绣着祥云瑞鹤,端的富丽堂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疆外族缕侵我朝边关,幸得英勇将士抵死捍卫,江山才保。然,今次来势汹汹,欲行诡兵之道,吞二城。二皇子褚世白力挽狂澜,斩关夺隘,驱外族,定百年太平。着令内阁草拟文书,昭告天下,记入史册。护国公次子封彧,只身入敌策反,擒王,蹈锋饮血,杀敌致果,智勇双全,后生可畏。因有孝道在身,不宜拔,今赐字公覆,赏黄金千两,绫罗百匹。待过孝,再行忠君之事。吏部记之。宋丞相之孙宋仲谋,规行止,劝行事,于两军交战之中,拖时争机,为战事添上必胜之笔。今擢为内阁大学士,入华盖殿......”
富公公洋洋洒洒读了近一柱香的功夫。总而言之,褚印桢得名声,封彧得银子,宋一颜升官,褚印弘罚奉一年,窦勇免官,入大理寺清查。另有一众辅官皆有赏罚。
封彧早就料到自己顶多得些财物,却不想褚印桢亦是什么也没有,更是令他奇怪的是,宋一颜竟然入了内阁!
大学士是兼职,所以宋一颜的本职还是大理寺少卿,只是大学士的荣誉高,衬得他的大理寺少卿竟比大理寺卿,也不遑多让了。
不过,内阁中大官者居多,而且自成一派,宋一颜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恐怕日子不好过,尤其是他的祖父宋荻与内阁是死对头。
内阁首辅王农出列,道:“皇上,宋少卿此次立功,可喜可贺,褒奖亦无可厚非。只是以少卿之职入内阁,实在不妥。宋少卿,才智过人,但资历不足,再历练一番,必定是人中龙凤。”
皇帝眉头一皱,甚为不悦。
吏部尚书出列,恭敬道:“臣,附议。”
随后洪县公,敷文阁直学士,翰林院陆学士,太常少卿等八人附议!
袖下,皇帝的拳头捏得紧紧的,牙齿咬得生疼。
王农,好大的胆子!
圣旨已下,便是铁定的事实。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抗旨。王农当众驳了皇帝的圣旨,这让皇帝的九五至尊之颜面往哪儿放?
内阁是先帝设置的辅阁,意在协助皇帝处理各方事务。最初被选拔为大学士之人皆是从五品以下的文官,不知从何时起,大学士渐渐被正三品,正二品,甚至是从一品的大官所兼任。
王农原本是一名御史兼国子监博士,因献策有功,被先帝擢为太子太师。又因当时未立太子,太子太师这名号算是虚衔。又有传言,当时先帝是准备要立太子的,王农是为太子准备的先生,后来因故太子人选迟迟定不下来。先帝又将王农提进来了内阁,做一个小小的学士。
王农凭着过人的才智,一步步成为如今的内阁首辅。而在这个过程中,先帝越来越不理政事,导致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王农左右缝源,收贤纳士,加上朝中不少人皆是他当博士之时的门生。
故而当他成为内阁首辅之时,其权力堪比宋丞相!只是一个权力在明,一个权力在暗。
皇帝褚文宣继位之时,王农的势力已不可控。不过相比文官的王农,武将世家封家更让皇帝忌惮,故而逮住老护国公因残传爵的机会,夺了封家的兵权,空留护国公的名号。封家被打压了下去,剩下这个王农,让皇帝很是头疼,始终找不到机会。
礼部尚书曹书华作揖道,“启禀皇上,大理寺断案无数,尤以丝绸案,猪狗案,张家灭门案为出众,令人拍案叫绝。虽说段大人为主审官,但宋少卿却是功不可没,许多关键疑点以及查证,宋少卿均是亲力亲为。此次游人来犯,宋少卿作为使臣出使北疆,虽手不血刃,但凭一颗玲珑之心,一张如簧巧舌,与游人首领周旋到底。如此有勇有谋之人,即便年岁小,又何妨?替君分忧,为国尽忠,从来不分老幼。臣以为,擢宋少卿入内阁大学士,合纲合情。”
呵,曹书华不愧为礼部之首,一出口便是一大章,摆出一条一条的因,最后引出果。让人听后,不觉入其道,赞其理。
皇帝露出赞赏之色,“曹爱卿所言极是,替君分忧,为国尽忠,从来不分老幼。宋仲谋入华盖殿,明日上任!不得有误!”
皇帝最后的“不得有误”表面上说的是宋一颜,但实际说的却是王农!皇帝让他闭嘴。
宋一颜叩头谢恩。
封彧看着皇帝与王农之间的暗涌,觉得皇帝不会只是让宋一颜进内阁这么简单。
“有事请奏,无事退朝。”富公公的声音尖而细,抑扬顿挫,回荡在金銮殿上,似乎方才这里不曾剑拔弩张过。
“臣有奏。”又是王农!
皇帝眉心突突跳,这王农还没完没了了!
等不到皇帝应允,王农作了一揖,缓声道:“窦勇革了职,边关便群龙无首,于国于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