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红薯就是番薯就是地瓜(1/1)
明代上林苑即使有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在筛选、培育马铃薯上有一定技术优势,但它毕竟是服务于宫廷的机构,既不会大面积栽种马铃薯,更不可能将薯种和种植技艺传入民间。所以,此时马铃薯虽已被引进中国,却不过偶尔现身于富贵人家的餐桌上,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并无此等口福。
再加上土豆容易发芽,一旦发芽就不能再食用了,所以只是被当作是一种应季的食材。
李刚把郝大猷赠送的那一袋子土豆交给了金州卫周围十里八村有名的种地先生,那先生看了看着一袋子土豆道
“我未曾种过这等东西,难保不给将军种坏了。”
那李刚深以为然,心说自己在未来只知道吃土豆,何曾种过这东西?只知道他高产罢了。
“拿不准的可以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大人,何为实验组,何为对照组?”
“譬如说,不知道这土豆产量高低;就选一同等的土地。待到收获的季节比对下谁高谁低。种土豆的就是实验组,不种的就是对照组。”
那老农点点头道
“果真是好主意”
李刚怕老农不同意又道
“老先生莫要担忧,一亩所出一年不过白银二两,只要能种出同等的土豆来,我三倍给你”
那老农道
“怕是困难,这土豆不像很高产的。”
李刚急了道
“三亩地,只要不折了我的种子,我就一亩给你三两银子!多出来的我按大米价钱的一半收购,但是你得给我记录生长的过程。”
这老农怎么也觉得不会亏,于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土豆、番薯、玉米,西方人侵略美洲,坏事做绝,但就有这么一点的好处:推广了高产作物。
后人称清朝是地瓜盛世虽然很有些挖苦的意思,但是也不尽然全都是错误的,正是这些高产作物的引进使得中国在人口上是突破了过去一切时代的水平。而地瓜、土豆,玉米恰好就是清王朝推广种植的,虽然他们引进于明朝万历年间。
明朝虽然是个农业国家,但是此时整个国家对于开发和推广新的农作物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万历三十五年,虽然山东等地已经发生了饥荒,但是还没有到五六年后那种状态。
等到了万历四十多年的时候饥荒年代开始以后,明王朝的有识之士再想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已经太晚了。
第一是无力推广,第二是难以推广,为了辽东的战争,大明王朝榨干了农民们的最后一丝血汗。
然而颇为可笑的是明朝每年的国库收入并不比清朝高,甚至还要低不少,对商税的忽视使得大明王朝只能把税收放到最不稳定的人的身上,再配合那个的机制……每进入国库一两银子,就有十两甚至二十两进了各级官僚、胥吏、乡绅的腰包。
比起土豆来,地瓜更有优势,而且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在劳动课上学会怎么种,只是此时地瓜似乎还只是在江南种植,没有北传。
这让李刚颇为遗憾。总不能说自己要种地瓜,去趟福建吧?
想来想去,李刚本打算给万历皇帝写个折子,但是一想到不要弄巧成拙,犹豫再三决定还是不要如此了。
毕竟手里没有实实在在的番薯,如果真的实验失败,那可怎么办?
但是转念一想,这金州卫中左所似乎有很多福建商人,未必就没有一两个带着红薯来的,于是就想找个由头去中左所。
那胡大诚自打被蒙古骑兵射中了屁股,在床上休息了一个多月,眼见的到了腊月二十才好。下不了地,自然也就错过了郝大猷的宴会,和自己升任副千户的庆功宴。
此番他正打算回铁岭卫老家,铁岭卫作为李成梁的老家,在万历十年到今天已经为辽东输出了数以千计的各级军官。
乡党情谊,在这个时代毕竟是仅次于同门之情的。
副千户虽然在当年一同党亲兵的那些老兄弟里面不出息。但是就算是在铁岭也颇能吹嘘一番了。
然而信寄出去了很久,走的还是专用的驿站,但却没有回信。
老胡托付去铁岭卫的老乡打听,才知道父母早就不在铁岭卫了。
原来这老胡的弟弟胡泰在金州中左所当百户,父母早就随他去了中左所。
老胡一听弟弟只是个百户,心里顿时就美了,但是一想自己也不过刚刚任职手下也没什么亲兵,出去不够壮行色,便厚着脸皮想要找李刚一同去中左所。
“李刚方升任了指挥签事,还得了皇上的赐字,他叔叔又给了他十来个亲兵,这次出门绝对有气派。”
李刚本来打算为了番薯去一趟,但李世勋却坚决的不同意
“咱们回不了济南就罢了,还要一个在金州,一个去中左所不成?不许去、过年!”
只是让亲兵给胡大诚一份厚礼,说是要他以壮行色。
李刚也馈赠了些人参、貂皮,并嘱咐道
“你此去中左所,替我打听下有没有地瓜、红薯、番薯?”
“这三个东西分别是什么样的?”
“一个东西,红薯就是番薯就是地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