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适应适应(1/2)
当王子与公主准备携手走进婚姻的城堡,生活就将不只是单纯的卿卿我我、天长地久,而是无法避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老板,一份海鲜、一份牛肉,打包”,摩托刚在肠粉摊附近停下,见到排队人数众多,还没来得及摘下头盔的李伟,迫不及待地喊话下单。
“对了,老板,牛肉那份不要放菜脯粒”,挂好头盔的李伟,想起“老婆”李薇的口味偏好,赶紧补充道。
“好”,老板正在蒸盘前紧张地忙个不停,头稍稍转过来、看了一眼,简洁地答应了一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总有几样当地人首选小吃,就如客家地区的腌面,广西各地的桂林米粉,四川、重庆的小面,西北地区的羊肉泡馍等等,一日之间随时兴起都可以来上一份,既可以是点心、在三餐之间补充解馋,也可以当正餐、加大分量足以饱肚。
肠粉作为李伟家乡的特色小吃,也几乎就是当地人的早餐首选。而一份合口味的小吃,足以令在外游子魂牵梦绕、牵肠挂肚。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李伟回到家乡最心心念念地便是吃一份分量十足的肠粉早餐。
这家连店名都没有的肠粉摊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随着口口相传,店面地点已成了店名的最佳指代。每天三餐时段,尤其是早餐时段,顾客络绎不绝。虽然有店面经营,但老板为了能尽量多摆几张桌子,就索性将蒸炉推车推到店面前的人行步道上。
店主是夫妻档,老公负责蒸煮,老婆负责收钱和打打下手,还雇了人专门收拾桌面、刷洗盘子。此刻,店外的洗碗盆里早已高高堵着两叠盘子,店内六、七张四角小桌早已坐完客人,蒸炉推车旁边还站着六、七个正在等待的客人,可见,生意之火爆。
肠粉,虽然名字带有肠字,用料但却不是鸡鸭鹅猪等动物的内脏部分。而是用蒸煮的方式,将事先调配好的米浆摊薄倒入托盘,利用水蒸气的高温将米浆蒸熟,并在米浆将熟未熟之际,将搅拌好的海鲜、肉类等配料倒在米浆上并铺撒上叶菜,待食材全部蒸熟后,以米浆薄皮包裹食材上碟,撒上菜脯粒、芫茜碎等配料,淋上各家调配特色酱汁,一碟鲜美喷香的肠粉便宣告完成。
“嚓”,趁着等待的空隙,李伟从口袋里摸出香烟,抽一根解解乏、解解闷。
眼看着一根烟就快抽完,见到肠粉陆续上碟、打包,但还没有轮到自己,李伟生怕老板生意太好、把自己的单给漏掉了,于是,凑上前去问道,“老板,快轮到我了吗?”
“你一份牛肉、一份海鲜打包,牛肉不要下菜脯粒,再等等,还有三份就到你”,老板转头看了一眼回答道。
“好的”,李伟虽然只是嘴上应了一声,但心里却是大大点了个赞,“这么多人,还记得这么清楚,厉害!”
“嘿,打包的好了”又过了一会儿,老板娘提起已经打包好的两盒肠粉向李伟示意。
“十四元,对吧”,李伟从钱包摸出钱,递给老板娘。
“是的”,老板娘接完钱,继续忙碌地调起配料。
“对了,家里好像没辣椒了”,挂好打包的饭盒、戴上安全头盔,李伟突然想到。于是,继续开着摩托赶往下一站——粿条面摊。
来到粿条面摊后,李伟径直走入店内,对着老板说道,“老板,辣椒还有吗,我要一罐”。
“这么快就吃完啦,给,二十元”,老板从配料架上取出一罐未开封的自制辣椒酱递给李伟。
之所以会专门跑来这里卖辣椒酱,最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婆”李薇的口味爱好。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川妹子,李薇一来到沈尾市便开始水土不服,尤其是在口味上,南方菜式本来就偏清淡,尤其在辣味上显得温柔许多,而对于正宗的辣妹子来说,一日三餐突然间变得淡寡无味,确实一时之间很难适应,胃口变差、人也显得有些消瘦。
初回沈尾时,李伟每天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陪着李薇到处尝试各式辣椒酱,也会上某宝采购各种川椒配料以备在家炒菜时使用,同时,也经常向同事请教吃辣比较正宗的介绍。
寻寻觅觅大概一个月后,某天中午,在同事的介绍下,李伟载着李薇来到这家其貌不扬的粿条面摊。刚走进店内坐下,李薇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餐桌上的调料罐,舀起一勺辣椒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嗯,这味道还不错,挺香的”。
“老板,来两碗汤面”,见到“老婆”终于感觉有点对味,李伟马上下单。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端了上来,李薇舀起一大勺辣椒酱倒入其中,汤的表面立刻泛起一层红油。随后,李薇又继续舀起一大勺辣椒酱,倒在小蝶里,以备蘸面汤里的猪肉、虾、蚝。
“呼,这辣椒酱好!第一次觉得粿条面好吃!”,李薇喝完一口汤,又蘸了块猪肉吃完后,不禁开心地说道。
“李伟同志,那我就不等你啦”,李薇冲着李伟扮了下鬼脸,随即开始大快朵颐。
“吃吃吃,大口吃,不够就再来一碗”,李伟见到李薇终于开始有了胃口,心里也总算落定了些。
“老板,你这辣椒酱是在哪里买的”,趁着李薇大口吃着的空隙,李伟找到店铺老板问道。
“这可是我们店里自己熬制的,选的都是好辣椒,没有添加剂,味道自然香”,老板自豪地回答道。
“那我可以跟你买吗?”,李伟继续问道。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