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欣欣向荣(1/2)
华庭县的变化可以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
当然,在这里不是说多么想念,而是说一日不在华庭县,再过来看的时候,似乎是隔了好几年一样变化巨大。
靠近码头的地方,一片规划为工业区的地带已经拔地而起的建立了几座作坊。
这一个区域的地都已经被张家买下来了,等以后码头附近热闹起来,单单卖地就可以让张家富可敌国。
华庭县的变化,和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哪怕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当家的,我听说城北的盐场在招工,要不我们让我娘家的几个兄弟也过来华庭吧?前年我回去的时候,他们几个都在给人家煮盐,但是每个月的工钱根本就不够养家糊口。”
“我这几天都在水泥作坊里忙碌,张伯爷又新开了一家作坊吗?”
“是啊,隔壁的刘三前天去应聘了,说是在盐场上工每个月给五百文工钱,还发两斤盐、三十斤鱼,几乎一个人上工就可以养活一家人啊,日子过得比以前村中的财主还要好呢。”
“我看行,伯爷和马县令已经来了快半个月了,这华庭县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来这上工准没错。”
这种类似的对话,不断的在各家各户之间发生。
华庭县的渔民,有不少都是早年从各地逃荒过来的,逃到这里之后,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是勉强还能靠江边打鱼谋生,再加上荒地不少,随便搭个茅屋就能住下,也没人管。
慢慢的,华庭县从一片荒滩变为今天的模样。
……
长安城。
“玄龄,听说你家那二小子也跟着张华那家伙跑去华庭县了?”
讨论完政事之后,李世民便开始关心起手下大臣们的家事。
说起来,李世民还真是很有帝王天赋,或者说天生具备那种领导力,让下面的愿意肝脑涂地的为他卖命。
“哎,遗爱他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次也不知道怎么就和程处默他们跑去华庭县了。”
房玄龄虽然对房遗爱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儿子的爱。
“真不是张华那家伙忽悠他们过去的?”
李世民总觉得张华选择要华庭县这么一个在大唐版图上没有任何影响力的地方,背后一定有自己没有看透的地方。
所以最近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和张华扯到关系,他都会多想一想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故事。
程处默和房遗爱这几个勋贵子弟给家里留了一封信就跑了,这个在长安城勋贵之间并不是什么秘密。
就连李承乾和李泰都在李世民面前表露出了想要去华庭县看一看的想法,所以李世民总是觉得这应该是张华的诡计。
“应该不是,以我对张华的了解,他要是想要谁跟着一起去,大可不必使出如此手段。”
“那倒也是!算算时间,他应该早就到了吧,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微臣倒是很期待他在华庭县做出点不一样的事情来,张华有能力有才华,就是比较惫懒,好不容易愿意站出来做事,我还真是期待呢。”
“朕听说那个华庭县都以沙滩地为主,不太适合种植粟米,当地都以打鱼为生,但是打鱼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基本上没有几户人家是能够不饿肚子的。张华要是能够将这么一个地方变得富足繁荣,那说明他的实干之能也是非寻常人可以比的。”
“张华的才华,微臣是一向很有信心的,昨天去看长安到洛阳的水泥路,已经修好了一段了,马车走在上面平稳快速,要是全线贯通,那长安到洛阳可真就朝发夕至了。”
“嗯,那些流民还真是被他三下两下的给安置好了。最近接连下了几场雨,关中的旱情总算是缓解了,蝗灾也去了。朕最近按照之前的誓言,斋戒一个月,希望下半年能够风调雨顺。”
佛教自从西域传入中原,隋末大乱的时候少林寺的僧人又帮了李唐一把,慢慢的,长安城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佛教。
李唐虽然以道教为国教,但是对于佛教也没有刻意打击,时不时的还会有皇室人员去寺庙上上香。
上半年病急乱投医的李世民也一样到处祈福祈雨,现在真的下雨了,李世民便开始回愿。
“陛下日理万机,斋戒之事,心意到了就行,没必要太过,否则容易伤身。”
“所谓君无戏言,朕已经坚持了半个月,再有半个月就可以了。”
李世民每天的运动量是很大的,说实在话,吃素还真有点挺不住,肚子里没有油水,总是觉得饿。
“陛下圣明!”
就在李世民和房玄龄几个说着话的时候,李承乾带着一个太监,太监手上端着个什么东西过来了。
“父皇,父皇,张师父从华庭县送东西回来了。”
李承乾荣光满面的进了殿中,给李世民行了礼之后就兴致勃勃的说起了张华在信中介绍的东西。
这么多年来,李承乾过的其实是比较憋屈的,以前李世民是秦王的时候,受到李建成的排挤,作为秦王嫡长子的他,根本就不敢在长安城里嚣张。
李世民登基以后,虽然他被封为太子,但是李泰和李恪都更加受宠,自己太子的位置都有种不稳的感觉,哪里敢太嚣张。
但是自从跟随张华学习之后,多次在朝堂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让李世民刮目相看,就是一众大臣也认为太子不错。
所以他对张华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