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部分阅读(3/6)
人之意吗?再说了,咱们起兵乃是为了国家,管他们袁绍、董卓何事?谁对国家有利,咱们就该帮助谁!”听刘惠这么一说,韩馥也觉得自己有些个理亏,不由得面有惭色。
刘惠慷慨激昂过后,又担心韩馥因为自己刚才的斥责而怪罪他,心中有些后悔。加上他见韩馥并没有带头兴义兵的意思,就赶紧献计弥补道:“出兵打仗乃是凶险之事,咱们可不能做出头鸟。反正现在咱们也有时间,不如看看其他州的动向,等到有发动的州郡,咱们再兴兵响应。反正冀州现在兵强马壮,并不弱于其他州郡;就算是别的州率先举起义旗,也不会比冀州建立更大的功勋!”
韩馥听了正合心意,于是撤回监督袁绍的从事,并亲笔给袁绍写信,历数董卓的罪状,听任袁绍起兵。同时,韩馥还派人送来大笔军粮,算是表示自己对先前活动的歉意。
于是袁绍留下大将颜良、文丑镇守渤海,自己屯兵河内,与河内太守王匡一道训练兵马,随时准备出击。而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人纷纷提点兵马,前往酸枣,后将军袁术也带领人马屯兵鲁阳,秣马厉兵。
鲍信过去与曹操的关系很是不错,对曹昂更是视同子侄,不仅给曹昂的军队补充了不少军械,还免费送上大笔的粮草物资。
对于这个慷慨的世叔,曹昂也很是感激。想到在后世历史上,鲍信拼死救出曹操,自己却壮烈战死、尸骨无存,曹昂对鲍信又有了一份感恩与怜悯。于是曹昂决定给鲍信送上一份大功,那就是首发矫诏!
此前,曹昂也想过自己提出矫诏之事,只是他毕竟是个孩子,就算是提出矫诏,也不会得到众人的信服。不同于历史上曹操逃出洛阳传出矫诏,曹昂可是一直生活在谯县,他根本没有接触到圣旨的机会。
而鲍信就不同了,他过去受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就任骑都尉,招募了千余士兵,返回洛阳的时候正赶上董卓进京。鲍信看出董卓的危害,劝说袁绍斩杀董卓,可是袁绍当时却因为一时畏惧不敢行动。于是鲍信愤而回乡,后来不断有何进的旧部前去投靠,很快就征召到士兵两万余人。如果说从宫里传出密旨,那军队中有大量前羽林卫士兵的鲍信最容易收到这密旨。
在经过曹昂的耐心劝说后,鲍信终于同意了曹昂的请求,向各路诸侯去信,说自己奉有天子密诏,讨伐董卓。
曹昂立即从脑海中翻出历史上的檄文来,大笔一挥,将讨伐董卓的檄文默写出来:“昂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此檄文一出,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即便不能出兵,也派出使者前来以壮声势。虽然兵马不算太多,名头却是不少。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桥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瓚。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至于曹昂,虽然所部兵马有限,身份也很是低微,只是个孝廉,可看在他亡父曹操面上,大家还是将他列为第十八镇人马。
各路人马齐聚一起,曹昂、张邈、桥瑁等人作为地主,纷纷宰杀羊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
太守王匡与袁绍的关系素来很好,来之前也曾与袁绍密议将他推上盟主的宝座。于是他在众人面前大声说道:“咱们十八镇人马一同讨伐董卓,必须设立盟主,令行禁止才能打胜仗!不知各位意见如何,有何人选?”
曹昂虽然年纪尚幼,却也有一席之地,听了王匡的话,他率先说道:“本初叔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加上又是咱大汉朝名相的后裔,可为盟主!”
曹昂虽然实力最弱,但名声却很是清正,他的这番话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袁绍看着曹昂,眼中也很是欣慰,心中暗道:孟德啊,你英年早逝,你的儿子却很是英武,而且很识大体,知道推举我为盟主,很是不错。我袁本初一定不会亏待他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曹昂的建议,比如说袁绍的弟弟袁术。
在这里,就要简要介绍下袁绍与袁术的关系。两人都是袁逢的儿子,不过袁绍乃是庶出。袁逢官拜司空,而两人的伯父官拜左中郎将的袁成,英年早逝。袁逢为了让自己兄长的香火延续下去,就将袁绍过继给了袁成。袁绍生得英俊威武,很得袁逢、袁隗喜欢;而袁术自恃自己乃是正室嫡子,对袁绍极为不满,两人不能说势成水火,却也是矛盾重重。
比如此时,袁术很希望有人推举自己担任盟主,但他等啊等啊,却根本没有人上前。眼见着十七路诸侯全都赞同袁绍担任盟主一职,袁术也不好公然反对,只能够随大溜站起来,却低着头一言不发。
袁绍冷眼看了下低着头的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