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1/2)
刘谌对于这个事儿,也不是没有想过,他认为至少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才导致大汉百姓如此这般。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大汉百姓也并不玩因为逐利,才有如此举动,最主要的还是历史原因。读书做学问,当官治民,这向来都是富贵人家的事,大汉百姓从来都不指望读书能够改变他们什么,原来穷人家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学问,突然到了这一朝,只要你愿意,孩子就可以花点前送到学校……正好,大汉百姓现在各有各的事,忙的不行,正好有人看着孩子,大家顺手就把孩子丢在了学校……
当然,他们自己忙得什么都顾不得,孩子稍稍大点,立刻就让投入生产劳动,这其实也基于百姓的危机心理!他们大多数都是经历过战乱、经历过饥饿、赤贫的,真的跑怕了、饿怕了、穷怕了!所以,终于有了太平的日子,恨不得不眠不休,让家里有几年的余粮、有花不完的钱……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想逐利,要不然,他们害怕回到以前的忍饥挨饿的日子里去……
第三个因素才是当下的风气引导,刘谌向来对重农抑商这一套是嗤之以鼻的,他所倡导的其实是市场,他心中完美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市场,根据经济运行的规律,大家制定出规则,守着规则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所以,刘谌无疑是重商的!重商者,必然重利!而刘谌原来就是大汉的核心人物,现在又是大汉皇帝,所谓上行下效,皇帝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能影响天下,何况这是刘谌一以贯之的国策!所以,现在人心向利,也是自己造成的!
皇甫谧说得不错,要改变这一点,无疑只有教化一途!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作为一个理科生,刘谌知道,这个本能,连单细胞动物都有,何况是人!所以刘谌向来都不相信人性本善。所以他一直惯用的手段,就是用利益驱使人。
当然,这事儿就是只能做,不能说的事了。
刘谌于是把大汉子民现在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的所作所为,对眼前的这两位大臣说了一下。
然后刘谌道:“诚如先生所说,现在大家都在逐利,已经到了目下这种情况,二位以为,该如何是好啊?”
“教化……”
“可是人家不让教化他们的孩子,也是人家的自由啊,我们总不能出个律条,把人家已经大了的孩子强行留在学校啊!”刘谌笑道。
“陛下,臣以为,此法可行啊!现在国泰民安、国力蒸蒸日上,太平盛世才刚刚开始,大家挣钱的日子长着呢!根本没有必要让半大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埋头干一辈子!”杨炬道。
“臣附议!”
“你说的好啊!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孩子们都是大汉的将来,将来天下所有人都低着头,没有人抬起头来看路,那我大汉将何去何从,就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了!
既然大汉子民都没有这个意识,那我们就从大汉律着手,需要硬性要求大家必须跟纳税一样,让孩子上完学也是大汉子民必须尽的义务……
所以,朕以为,我们必须立一个专门的律条,比如叫《大汉义务教育法》,先把这个设想提出来,拟个电报回去,让太子和群臣在朝会上讨论一下,然后下去调研,争取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想到,立一个适合大汉国情民情的法,然后颁行天下,才是正途!”
“陛下圣明……”
“你们觉得,如此一来是不是有违民意?”
“民人在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也是麻木的,他们很多时候都比较短视,所以民意并不代表正确!”杨炬道,“正是因为如此,如陛下前面所言,大汉需要抬头看路的人……大汉的民人现在正使出浑身的劲儿,埋头苦干呢!他们连抬头看路的时间都没有,何来正确的民意……”
“想想你说的也是……大汉民人,他们不光挣钱,总是要花钱的吧?他们也要吃喝消遣,譬如在茶楼瓦市,吃吃茶,吃吃酒,听人说书或者看看戏,这总是有的吧?”
“陛下,确实是这样!现在但凡是个城,从您主政以来,已经废除了坊市限制,也废除了宵禁制度,可以说现在买大街都是酒楼瓦肆,遍地都有说书和卖唱的!
而且,生意都很好,场场爆满!
别的地方,臣不熟,单成都一地,在勾栏瓦肆卖茶卖酒的、青楼卖笑的,说书的、卖唱的、俳优、舞姬等从业者,不下十万人……”
“单成都一地就不下十万?”
“回陛下,现在成都加周围大大小小无数营造厂的工人、粮食生产社的农民,人口已经快两百万了……
自从成立粮食生产社,在成都平原上用巨型蒸汽机拖拉机耕作,原本分布在成都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村庄,慢慢的都消失了,随着成都周边的营造厂越建越多,很多人都成了营造厂的工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了商人,成了成都勾栏瓦肆的一部分……
所以近些年来成都人口激增,十分繁荣……史上从来没有如此繁荣过……
不过也有一个极大的不好处,现在成都到处都很脏,有的地方甚至臭不可闻……”
“不脏才怪!城市规模已经如此大了,到现在还是没有地下排污系统,在如此大城市里大家还在沿用旱厕……你说到这个问题,必须尽快整治一下了,成都这个地方又湿又热的,如此脏乱差的环境,极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瘟疫……
哦,我们说着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